|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秦人发祥地

秦人发祥地

关键词:秦人发祥地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秦人发祥地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gsln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2857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西汉水上游是秦人的发祥地。今礼县红河、盐官一带的古西犬丘地区,曾是秦人早期的都邑所在地。

 

西汉水源头今礼县北部和天水市秦城区南部接壤处的黄土丘陵中,有两条相接成“丁”字形的河谷盆地,一条是略呈东西走向,长百余里的盐官川(上延至天水市小天水镇),一条是南北走向,长80余里的红河川(上延至天水市杨家寺乡)。红河川北隔一道不大的山岭与天水藉河川相接。这里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宜农宜牧,是天然的农牧场所,盐官川又有井水可熬盐。秦人先祖正是以这两条宽广富饶的河谷盆地起家,经过与周围西戎族进行艰苦的武力攻伐和辛勤的农牧经营,为开创后来的煌煌伟业奠定了基础。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先祖大骆及其子非子在这里牧马养畜,繁衍生息,畜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非子得到周孝王赏识,赐姓嬴,封秦地为周朝的附庸,建邑秦亭(今张家川县境),为周朝牧马。又以大骆另一妻申侯女所生之子成为大骆适嗣,居住在西犬丘故地。成及其子孙与戎族为争夺生存环境,在这里展开了长期争斗。公元前842年,西戎攻灭西犬丘大骆之族。周宣王命非子后秦仲征伐西戎,秦仲又于公元前824年被西戎所杀。周宣王招秦仲长子庄公兄弟5人,统兵7000,攻破西戎,于是封秦庄公为西垂大夫,居西犬丘故地。公元前776年,西戎又围攻西犬丘,秦襄公长兄世父率兵抵抗,被西戎俘虏。公元前771年,犬戎杀周幽王于骊山下。秦襄公因拥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有功,被周平王封为诸侯,赐给陕西岐山以西土地,秦正式成为诸侯国。襄公之子文公继位后,于公元前763年东出行猎,至宝鸡附近千河与渭河汇合处营建新邑。数百年中,秦人在陇南的都邑西犬丘,先后有过犬丘、西垂、西垂宫等不同称谓,但地址未变。秦统一后至两汉,西犬丘又成为西县治所所在地,直到公元228年蜀相诸葛亮出祁山攻魏,兵败街亭后,撤兵回汉中时“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西县建置始消失。

 

秦人的长期活动,在这里留下了相当丰富的古文化遗存,仅礼县境内经过普查建档的文物点即达107处,遍及东北部的18个乡镇。相传永兴乡西汉水之滨绵延3.5公里的西南山,是西垂国缪庄王的皇家园陵遗址,古墓葬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文物之丰富,令人惊叹叫绝。关于缪庄王皇家园陵的传说和当地出土文物均与秦人早期都邑西犬丘相吻合。《史记·秦本纪·集解》对秦文公五十年(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卒,葬西山”,就明确指出在西犬丘附近,也就是今天的西汉水上游礼县北部。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1994年春,甘肃省考古工作者在礼县永坪乡大堡子山清理发掘了两座距今3000多年的周朝时期墓葬,其规模之大,极为罕见。

 

大堡子山墓地位于礼县城东13公里处的西汉水北岸,墓地东西长约250,南北宽约140。清理发掘的两座古墓位于墓地中心部位,为南北并列、东西走向、中字形大型墓葬,编号为M2M3。其南端有从葬的2座车马坑。M2全长88,墓室长6.8――12.1、宽5――11.7、深15.1M3全长115,墓室长6.75――24.65、宽3.35――9.8、深16.5。两座大墓均有东、西两条斜坡墓道,墓室是上大下小的斗状,均设二层台,台上有殉人;皆开腰坑,坑内各殉犬一只、玉琮一件。车马坑也东西向,辕东舆西。从已清理的编号为K1的车马坑残存遗迹看,坑内殉车4排,每排并列3乘,每乘两服两骖。古墓已被盗掘一空。但从各方面透露的资料信息显示,该墓所出器物,包括装饰棺橔的大金鸷金饰片,鼎、簋、椭方壶、编钟、编镈等青铜礼器,数量甚巨。用成对的大金鸷装饰棺橔,当与嬴秦以鸷鸟为始祖图腾的宗教观念有关。西和县公安局于1993年秋缴获一批盗自礼县大堡子山的器物,包括铜鼎7件,铜簋4件。铜鼎M3采:1,敛口,立耳,浅腹下垂,微圜底,三兽蹄足内敛,足根有扉棱,耳饰重环纹,颈饰窍曲纹,与腹部垂鳞纹以宽条带相隔。口径33厘米,最大腹径37.6厘米,高38.6厘米。器腹内壁铸铭文二行6字:“秦公作  铸用鼎”。铜簋M3采:8,器身敛口,鼓腹,龙首状双耳,耳下有垂珥,圈足下有三个小兽蹄足,口沿下饰变体夔龙纹,盖面和器腹饰瓦棱纹,圈足饰垂鳞纹。口径20厘米,最大腹径26.8厘米,残高10.4厘米。器内底与盖内各有铭文二行6字:“秦公作  铸用毀”。关于两座大墓的主人,学术界有秦庄公、秦襄公、秦文公等不同认识,多数学者认为是秦成为诸侯以后最早的两位君――秦襄公和秦文公。

 

近年来,随着出土的大量实物资料的不断丰富,对陇南秦人发祥地的研究日益引起学术界和有关方面的关注,关于秦人先祖在陇南活动的史学研究进一步深入。大堡子山陵区已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陇南概况

 

【基本情况】陇南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地与岷山山脉、黄土高原交汇地带,东邻陕西,南接四川,辖一区八县,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总面积2.7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280万人,是甘肃省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境内地貌俊秀,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森林覆盖率高,素有“陇上江南”之美称。陇南有着相当丰富的生物、矿产、水力、旅游等自然资源,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是生物资源荟萃。自然生长的树种达1300多种,其中经济树种400多种,是甘肃森林覆盖面积最大、树种最多、植被最好的绿色走廊。其中经济林已形成一定规模,水土保持与增产创收相得益彰。也是甘肃唯一的油橄榄、茶叶、银杏等亚热带作物产地。武都区白龙江沿岸1300米以下川坝河谷区及半山地带为全国油橄榄最佳适生区,全市已种植油橄榄15.51万亩,年产量达100万公斤,开发出油橄榄产品3个系列40多个品种。此外,还有木耳、香菇、猴头等食用菌及山珍野菜100多种,中药材1300多种。尤以红芪、纹党、大黄、当归、半夏最为著名,中药材年总产量5.8万吨。

 

二是矿产资源富集。有铅、锌、锑、铜、锰、金、硅、重晶石、煤等金属和非金属矿34种,其中西成铅锌矿带为我国第二大矿体,已探明储量2400万吨;锑为我国第三大矿体,已探明金属储量14.9万吨;文县阳山金矿已探明储量300吨以上,是我国特大型金矿之一,有望成为亚洲最大的金矿。

 

三是水力资源丰富。市内河流纵横交错,有嘉陵江、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四大水系,大小河流3900多条,年径流量279亿立方米,人均用水占有量远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水电开发潜力较大,目前的开发量极为有限,水电能源产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是旅游资源独特。陇南不光山奇水秀,文化灿烂,而且历史悠久。《史记》记载,华夏人文始祖伏羲“生于仇池,长于成纪”,仇池就是现在陇南的西和县,至今伏羲崖还耸立在仇池山上;陇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秦王朝的发祥地,秦始皇先祖在我市的礼县繁衍生息数百年才奠定了雄立关中、定鼎中原、统一六国的千秋基业;位于我市成县的《西狭颂》摩崖石刻,是汉代“三颂”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书法艺术瑰宝;宕昌哈达铺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加油站和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转折点,宕昌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比较著名的人文景区景点还有成县杜甫草堂、礼县先秦文化遗址、祁山三国古战场、西和仇池国遗址、阴平三国古栈道。陇南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有西北最大的天然溶洞----武都万象洞,国家级森林公园----成县鸡峰山、文县洋汤天池和徽县三滩、康县阳坝、宕昌官鹅沟等生态旅游风景区。这些独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分别与四川九寨沟、甘肃天水麦积山遥相呼应。独特的地理位置还造就了文化的多元特色。既有古代氐、羌、藏等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融合,又有秦陇文化与巴蜀文化的大交汇,其独特的民俗风情,提供给游人的是一份风物常青的画卷。

 

 

【国民经济】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1.60亿元,比上年增长8.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59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12亿元,降低3.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3.90亿元,增长19.0%。第一、二、三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22.6%-15.8%93.2%,第一、三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全市人均生产总值4396元,比上年增加329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调整为29.326.444.3,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上升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8.5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46.41万人,其中:农村130.24万人,城镇16.17万人。有3576名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比上年增长10.06%。年末城镇登记人员6185人,登记失业率为3.89%,比上年下降0.01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16.70亿元,比上年增长3.63%。市县(区)级收入为7.67亿元,增长33.01%。其中:增值税5.79亿元,降低33.94%;营业税1.50亿元,增长38.39%;企业所得税3.38亿元,增长31.56%;个人所得税0.8亿元,增长44.27%。财政支出122.07亿元,比上年增长1.9倍。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4.9,比上年上涨4.9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8%,成为带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5.9,比上年上涨5.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14.2,比上年上涨14.2%

 

【农 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466.49万亩,比上年减少0.12%;油料种植面积达27.87万亩,比上年增长6.05%;蔬菜种植面积达40.42万亩,比上年增长10.08%。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92.58万吨,比上年增产3.39%,其中:夏粮35.43万吨,比上年减少3.4%;秋粮57.15万吨,比上年增长8.1%。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96.0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88%

 

【工 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5.85亿元,比上年下降5.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0.30亿元,比上年下降13.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9.6亿元,下降11.6%;集体企业完成0.6亿元,下降63.1%;股份制企业完成8.4亿元,下降3.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2.9%,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9亿元,增长14.4%;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8.4亿元,下降10.8%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8.34亿元,比上年增长139.2%。按城乡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97亿元,增长60.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37亿元,增长7.3倍。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9.81亿元,增长9.5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9.21亿元,增长1.5倍,其中:工业完成投资25.38亿元,增长40.0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9.33亿元,增长66.2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完成投资58.95亿元,增长1.5倍。

 

【邮电、旅游】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7404万元,比上年增长25.8%,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4007万元,比上年下降19.0%;邮政业务总量5163万元,增长6.7%。年末互联网用户22976户,比上年增长25.1%;村村通电话用户115515户,比上年增长18.4%    

 

全年市外旅游人数66.31万人次,比上年减少32.62%;市内旅游人数140.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旅游综合收入3.71亿元,减少0.03%

 

【科学技术和教育】全市共投入科技资金1790万元,其中,科技三项经费690万元,新上科技项目69项,实施项目77项,取得成果23项;举办科技培训班4480期,培训人数42万人次;专利申请量32件,授权15件,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894万元。

 

年末,学校总数2678所,教职工27117人。其中,专任教师25751人。在校学生数546791,其中:小学在校生308532人,初中140430人,高中48355人,中等职业学校17962人,幼儿园22559人,大专院校895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8.92%,毕业率达99.09%。高、初、小学专任教师合格率分别为74.53%95.02%97.66%

 

【文化、卫生和体育】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全年演出1238场,观众达146.1万人;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9个,藏书61.4万册;博物馆8个,文物藏量82791件;档案馆9个。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89.65%91.14%,分别比上年提高0.48%0.49%。有线电视用户70006万户,比上年增长7.8%,其中数字电视用户3000户。

 

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1871个,其中医院28个,卫生院206个,采供血机构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疾病防控中心10个,卫生监督所9个。医院、卫生院拥有病床位4532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860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383人,注册护士1313人,药师(士)352人,技师(士)202人,其他3238人。乡镇卫生院拥有病床位1503张,卫生技术人员2134人。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5825895017 18693909100 传真:0939-8658811 邮箱:751793550#qq.com
地址:甘肃陇南市武都区南桥路阳光商城1单元5楼 邮编:746000
Copyright © 2004-2024 陇南都市网运营中心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