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搜城记】走过西关老街

  • 策南
楼主回复
网站元老都市网观影团
  • 阅读:22843
  • 回复:6
  • 发表于:2017/6/25 13:38:07
  • 来自:甘肃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陇南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2017年07期 总第24期

统筹|小甜甜  摄影|王新瑛  文字|王新瑛

陇南都市网出品




走过西关老街

记忆中的老街,是永恒在心中的风景。几十年的光阴,不知不觉尘封了许多青春往事,当我携着岁月的倦容,又一次来到武都西关的时候,恰是一年的腊月。



静静地站在西关街头,扑面而来的是节令的繁华与喧嚣,琳琅满目的货摊,熙来攘往的行人,让我的视觉有些茫然和不安。


按照惯例,如果谁家的小吃摊上人多,这家的小吃肯定好吃。找到一处人多的凉粉摊坐下,摊主热情招呼:“宽面吗,要不要蒜?”




我试图用我意识中还存留的那份乡音回答,但一张口,才知道自己操着一口南腔北调的杂音。有好多事,就像风中的云,不知不觉被时光吹散,被自己遗忘掉了。


乡音依然,而老街,已然落满岁月的灰尘,满目沧桑。古朴的木屋,零零落落站在街道一隅,仿佛拄着拐棍的老人,被贴着瓷砖的楼宇挤得喘不过气来。


屋脊上的篙草在晨光中微微哆嗦着,颓败的墙面一如剥去皮的肌肤,一些挂着蛛网的电线,也像结了愁怨的心思,缠绕在老屋与新楼的间隙,随风摇摆。


轻掩的院门,垂挂着时光的青藤,不知往惜,不计来年。当年,顺着那条街依次排开的,是临街的两层木楼,木楼翘檐雕花,古香古色。






放学不急着回家,却要守在同学家的木楼上,看着背背篓的人从楼下走过,几个人就把柔紧的纸团砸向那人的背篓,若是砸中了,大家一阵哄笑,若是砸不中,输的人就给大家请一支五分钱的冰棍儿。




有时候,手笨的人砸不到背篓,却砸到人家的头上了,大家一看情况不妙,争抢着向屋里跑去,急促的脚步敲击着木楼板,发出“咚咚咚”的响声,惹得同学的母亲在楼下大声呵斥,我们方才悄悄坐回桌旁,装模作样地看一会儿书。



在同学家出出进进,那吱吱作响的木门,从不关闭纯朴和温情,即使到隔壁邻居家去,轻轻推开门,也有主人热情和真诚的笑脸。无数懵懂的日子,随着我们成长的足迹渐行渐远,后来读书多了,才知道古代的大家闺秀,多是在那样的秀楼上抛执秀球,选择自己的终生依托。




山高水长,世事变迁,如今,当我们一张口就谈儿论女的时候,我还能记起那个娇怜可人的同学,记起她们家温馨古朴的木楼,只是我不知道,我的伙伴儿把自己的红秀球抛向了怎样的郎君,我不得而知,就像我无从打听她家的木楼怎么不存在了一样。





在年少没有奢求的日子,西关老街,恐怕是我留下脚印最多的地方,那座湮没在市井之中的西关小学,依然书声朗朗,记忆亦如不绝于耳的读书声,在一个年关的清晨慢慢洇开。



用烧热的筷子烫了流海儿,被罚过站;没背会老师先一天布置的课文,挨过两教鞭;看不惯数学老师,逃过一节课……这样想来,我的确不是一个好学生,如若不是老师修理,还真难想象自己现在是个什么样子。




在老街上慢慢走着,心里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无奈,但时间的流逝,却丝毫没有带走西关的繁华,街道两旁依然是鳞次栉比的店铺,依然是来来往往的行人。




只是好多店面的门都歪斜了,低矮的房门里面住着的人们,一代一代,生生不息,纵使飞花往事、行云流水,也只是老街逝去的光阴里荒芜了的过往,而生活,才是真真需要经营的柴米油盐,于无华的日子里延续五味杂陈的未来。




那座洗尽铅华存留下来的城门楼,几经修复,在时空的流转中泛着斑驳的光芒。阳光斜斜地照着,涂抹着世事沧桑的味道。凌空的翘檐、古朴的彩绘、回字的窗格,依然保持着最初固有的风貌。



在市井浮华的喧嚣声中,承载着历史的印痕,不知苍老,不顾韶华倾负,守着尘埃落定的清宁,看老街俗世苍生的繁荣生息、潮起潮落。



流逝的光阴,让我对这里有了陌生和疏离。不知走过多少岁月,老人们逝去,年轻人成长,像一茬茬庄稼。如今,西关老街老了,屋老了,人老了,心也老了。



城门洞子里的地摊依旧,人却换了容颜,从那里经过,好奇地停下脚步,蹲下身翻看地摊上的小东西:鞋垫、袜子、皮筋、麻绳……轻轻翻看它们,就像翻捡童年遗落的美好时光,过去的一切,便如月华洒落,醉影迷离,又如生命中的阳光,不经意间温暖了我的内心……





- END-



图片∣王新瑛

来源∣王新瑛行走的影子

陇南都市网整理发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