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陇南籍老红军,从通信兵成长为航天功臣

  • 伟逸
楼主回复
  • 阅读:2288
  • 回复:0
  • 发表于:2019/7/21 10:09:53
  • 来自:甘肃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陇南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陇南《都市人物志,与陇南城市同行,打造新媒体传播阵地,为陇南新人物、天下陇商、学界政界精英提供交流与对话平台,分享陇南人智慧,弘扬陇南人精神。栏目联系方式372775514@qq.con,期待陇南网友推荐大咖,我们走近去追寻陇南能量,发现陇南!给广大网友提供人生启发和精神能量。

--都市人物志


都市人物志--聆听别人的故事,寻找自己的答案。

他是甘肃成县小川镇人,生在旧中国,长在红旗下,少小离家老大回,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毛主席赞扬他干的是“千里眼、顺风耳”的事业,刘伯承元帅曾亲送他半导体收音机,在为党为国为民的事业上不断学习专研,信仰坚定永不言弃,他不仅是成县人的骄傲,更是新时代我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的生动教材和典型事例,87年探亲回乡期间他为成县广播发展、航天育种试验田等做出了不朽贡献,2003年不幸离世与世长辞,病故期间,先后受到胡锦涛、曾庆红等国家领导人探望。一起看看他的故事吧!

戎马岁月




梁骥1917年4月出生于甘肃省成县小川联合村,他自幼丧母,八岁上学读书,后因家境贫寒而辍学。十三岁被迫离家出外谋生,十六岁时被国民党十五路军抓去当兵。1934年到军部无线电培训队学报务,1936年初到宁夏盐池县无线电台当报务员。这时的梁骥对国民党发动内战极为厌恶,对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则深表认同。同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解放盐池时,梁骥毅然携带电台参加了红军,并于次年3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他戎马奋斗的革命一生。


个人经历

梁骥1936年参加红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梁骥历任红军野战司令部电台报务员,八路军总部无线电中队副中队长,晋冀鲁豫军区通信学校副校长,第14纵队通信科科长,中原军区通信三局政治处主任,第二野战军通信处政治处主任。他参加过红军西征、山城堡战役、平型关战役、上党战役、淮海战役、解放南京、解放大西南等著名战役和战斗。


从士兵到部长的传奇人生

当时,由于条件限制,红军使用的是破烂不堪、为数很少的电信器材,除中央首长有电话外,大都靠步骑通信。梁骥投奔红军所带的电台,为红军的通信服务解了燃眉之急。这部旧式电台,至今还作为革命文物陈列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展厅里。

抗日战争爆发后,梁骥被调到八路军总部电台工作,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在战斗打得最紧张、最激烈的时刻,梁骥冲破日寇的层层封锁,采取巧妙的隐蔽手段,保证了总指挥部与火线通信的畅通。由于成绩突出,梁骥被提升为总部电台四分队主任。



1941年反扫荡中,在部队司直机关与强敌遭遇的危急关头,梁骥冒着枪林弹雨恢复了通信联络,保证了战斗的胜利。1942年4月,梁骥调任晋察冀军区无线电一区队队长和军区无线电轮训队队长。当时,党中央同各根据地的通信联络靠仅有的电台和无线电报务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在这关键时刻,军区决定创办一所通信学校,任命梁骥为副校长。毛主席得知这一消息后异常高兴,在梁骥为通信学校编制的《通信战士》小册子上专门题词,称通信工作是“千里眼,顺风耳”。学员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每个人都写下了决心书,立志要为军队通信事业做出贡献。在上课时梁骥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无线电原理,讲无线电在通信上的应用,一言一语渗透了他对党的通信事业的赤胆忠心。



他负责创办的这所学校,为晋察冀各抗日根据地、敌占区、蒋战区的机关输送了一批无线电报务人员。


这期间,正是敌后军民处于极端困难的时期,梁骥积极响应毛主席“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号召,在部队驻地开展了生产自救运动,组织通信学校学员开荒种地,解决了大部分穿衣、吃饭问题,八路军总部特授予他“劳动英雄”的称号。



解放战争期间,梁骥历任第二野战军十四纵队通信科长、中原军区通信三分局政治处主任、第二野战军通信政治处主任,随刘邓大军渡江解放南京,后挺进大西南。重庆解放后,任重庆市军管会通信部长。面对当时猖獗的敌特活动,以及国民经济亟待恢复与发展的复杂局面,他知难而进,夜以继日地工作,在国民党留下的一片废墟上,迅速地恢复和开通了重庆市的电信和通讯业务,对巩固政权、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1987年秋天梁骥夫妇台中堂夫妇郝洪涛五人在成县委院合影

航天情缘

解放后,梁骥先后任西南军区通信处处长兼政委、军委通信军官学校校长、军委通信兵部器材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国防部授予上校军衔,并授予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后晋升为大校军衔。1960年8月,梁骥调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任器材部部长、部党组书记;1965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改为国务院第七机械工业部,任部机动技安司司长;1979年1月,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后七机部改为航天工业部,仍任副部长。



从这时起,梁骥怀着献身祖国航天事业的一腔热情,投入了中国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尖端技术的重要工作。特别让他感动的是,在这里有中国著名的核工业专家钱学森等一批“国宝”级的科学家;同时这里也有一大批毕业于全国各名牌大学的科技精英。是他们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奉献,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力量震憾着梁骥,让梁骥最感欣慰的是,那时候,我国的航天事业已经开始突飞猛进地发展。



人类为了社会进步和生活需要,总是不断地扩大生活领域,探索新的理论和方法,开发和利用更多的资源。这是包括空间科学和技术在内的高新技术发展的动力。为此,我国数以万计的航天工作者进行着卓有成效的研究、试验。对于这项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伟大事业,梁骥深感任重道远,意义非凡。



在航天工业部工作的几年时间里,梁骥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忘我工作。他十分重视航天工业领域的科研业务和组织建设,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研究制定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他坚持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在全系统建立了质量联防联保制和层层负责的岗位责任制。组织研制了60吨旋压机床,为固体火箭的研制生产创造了重要条件。同时,参与了多个国防重点型号研制工作,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跻身世界前列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还组织专家、学者,组成几个专题组,进行艰苦细致的调研,科学分析我国航天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中央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爱国优民


不论是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艰苦卓绝的和平岁月,梁骥给人们留下的是一个爱国忧民、朴实无华、高风亮节的革命者形象。

他外表庄重严肃,内心一团火热,对革命事业赤胆忠心,对部下、对群众关怀备至。


在战争年代,部队营以上主要干部都有一匹马,行军时梁骥的马上,不是骑着负伤的战士,就是驮着通信器材和军需物资,他自己经常和大家一起步行。行军没有床,他就和战士们睡草铺;冬天棉衣少,他就把自己的棉衣让给战士。他常说:“带兵就要爱兵,从政治上爱护,从生活上关心,才能团结一心,战胜敌人。”



梁骥有很强的群众观念,十分关心群众的疾苦。他每到一地,总是利用各种方法接近群众,群众在生产和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就想方设法帮助解决。


1943年9月,梁骥调回晋东南,回到八路军总部无线电中队,任副中队长。这时,部队驻扎在武乡县一个叫康家沟的地方。有天,梁骥在村里看见一个穿着补丁衣裳的贫苦老汉正在推磨碾小米,便走过去对老人说:“我来帮你推!”,老人看着是一个穿军装的八路军帮自己推磨,特别感动。没几天,梁骥和老人一家特别熟悉。老人名叫康卯旦,是村里的抗日积极分子。部队离开时,迫于无赖,他只能将幼子暂时寄养在老人家中。



抗战胜利后,梁骥去武乡县接儿子,给两位老人送了毛毯、小米等物品作为答报。后来,梁骥爱人赵光还给两位老人写了封感谢信,亲切地称两位老人为“大叔”、“大娘”,还寄去礼物,表达他们对老人们的惦念之情。在以后的岁月里,每逢春节,他们总要给老人寄点钱,以表心意。



梁骥虽然在外工作几十年,但他仍时刻思念着养育了他的家乡,把家乡的建设和群众的温饱记挂在心头。1987年,成县派人去北京采购电视卫星地面站设备,他亲自安排儿子跑遍了航天部生产相关设备的厂家,好中选优,优惠提供了先进设备。地面站建成后,1987年8月,他乘探亲的机会,亲自到机房察看了使用效果。梁骥把这项新技术介绍给家乡成县,并帮助在成县建立试验示范基地,以此造福家乡人民。

《都市人物志》写在最后 


今天我们的都市网《都市人物志》就到这里,聆听别人的故事,寻找自己的答案。


梁骥同志的一生惧备了老党员的全部优点,他为人正直,光明磊落,为政清廉,严于律己,宽厚待人,谦虚谨慎,不计名利,顾全大局,不询私情,他的精神是我们永远的财富,是我们做人处事的镜子…… 


梁骥同志为党、为军队、为人民所作的贡献不可磨灭,永远值得人们怀念,他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和高尚的情操将永远是年轻一代学习的榜样。


┃文章来源:陇南发布

┃图文编辑:编辑:冯丽霞  审核:张玮  监制:张扬

┃商务合作Tel:15825895017

┃转载授权请联系微信号:ln18693909100

找工作  找房子  相亲上陇南都市网



▼:招聘求职租房转让|顺风车|阅读原文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