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康南印象记

  • 老娄
楼主回复
  • 阅读:4357
  • 回复:0
  • 发表于:2018/1/18 11:29:37
  • 来自:甘肃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陇南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康南印象记
                                                                                                      娄炳成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结束了上山下乡的知青生活,被分配到康县工作。当时国内旅游业还没有兴起,地处秦巴山区的康县,信息、交通还十分闭塞。而那时候就有一种说法:到了陇南,没有去过康县,就等于没有去过陇南;到了康县,没有去过阳坝,就等于没有去过康县。可见,以阳坝为代表的康南,早已经是我们陇南最具标志性的地域之一。
  我有幸在很多人向往的康县,工作生活了十年,这里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难以磨灭的记忆。
  由于工作关系,我曾经多次到康南,尤其是到阳坝下乡;即使调到市上以后,也还因公、因私,多次去过那里。现在被列为国家AAAA级森林公园的阳坝梅园沟,名闻遐迩,每年都有几十万人次去那里旅游观光。而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她还是未被开发的处女地。我乘坐212北京吉普,第一次进沟,通往梅园沟的简易公路上长满了高高的青草,山民家里养的狗狗们一路追着我们的汽车狂吠——可见当时的那里,几乎还处于“原始生态”。
  从康县县城出发,顺着康阳公路,沿着清凌凌的燕子河一路南下,公路两侧是莽莽苍苍的大山林,在不同的季节里,呈现出不同的红黄蓝绿主调色彩,云雾缭绕中,林木苍郁,百花烂漫,群鸟唱答,山籁隐隐。燕子河里,鱼翔浅底,更有成群结队的团鱼,从河里走出来,聚集在大青石板上晒太阳。到了海拔800米以下时,油桶、棕榈、茶叶等亚热带植物,随处可见。从兰州来的游客,到了阳坝,曾经发出过难以置信的感慨:这哪儿是大漠驼铃的甘肃啊,明明是江南嘛!
  我第一次到阳坝,是1976年夏天,我带着文工队十几个20岁左右的女孩,去那里辅导农村演出队排练文艺节目。按照公社安排,我们被分别安排在几个生产大队里,由于我是唯一的男士,并不固定在某个大队,而是可以巡回的。当夜,我和五个女孩到了一个叫做大庄子的地方,被大队支书安排在他家居住,五个女孩住一间大房子,我住一间小房子。夜已经很深了,正睡得迷糊时,那五个女孩敲我住的房门,说要和我调换住房。我问原因,说是她们害怕,睡不着觉。我说你们五个人呢,怕啥?可她们非要坚持和我调换,调换到她们的大房子里不禁令我失笑,凡是能用来顶门的工具都使用上了,这些女孩真胆小!细细想来,也难怪,那时候还没有电灯,屋里屋外,一片漆黑,密密匝匝的老山林里,不时传来猫头鹰或其他野兽的怪叫声,令人毛骨怵然。
  后来,我又到了叶家坪,与两个女孩同住在一个黄姓大队支书家里。那天,黄支书说请我们参加村里的一家婚宴。我们说参加婚宴是要随礼的,我们没有礼品,不大好吧?黄支书说,你们是贵客,请都请不来,还随什么礼,在婚宴上唱几首歌子热闹热闹就好得很。这次婚宴让我第一次知道了,康南男嫁女娶的奇特婚俗。那个陕西燕子砭的小伙子是“嫁”到这里来的,他给我们敬酒,我们其中的一个女孩打趣他:“出嫁”的感觉咋样啊?小伙子一脸的欢笑,回答说挺好,没有一点不好意思的表情。后来才知道,这种婚姻形式在当地十分普遍,是很正常的事情,那些“出嫁”的小伙子从来不会觉得有什么尴尬。
  许多年来,在陇南的康县南部山区,一直保持着女娶男嫁的婚姻习俗。据统计,在康县太平、阳坝、托河等乡镇,以这种婚姻形式构建的农村家庭达八千户左右。与传统意义上的“倒插门”不同,康南这些地方的的女娶男嫁,不是少数民族风俗,而是极为罕见的汉族特殊婚俗。在康县南部山区,各家基本都是“留女不留男”,男孩都得“嫁”出去。而男子被“娶”到女方家里之后,必须立即改换“出嫁”前的姓氏,随同女姓,以确定女性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因而,在现今康县南部人家的户口簿上,所登记的户主都是女性。所以,这种婚俗是由女子来传递香火,延续血脉的。康县的最南端,有一个叫做太平的地方,过去是一个乡,现在合并到阳坝镇了。据考证,这个地名与150多年前的太平天国的太平军很有关系,男嫁女娶的奇特婚俗,就是当年太平军的遗俗;那里的老年山民缠头、束腰、绑裹脚的装束打扮,也是当年太平军流传下来的。
  康县南部山区的方言,接近于陕南川北语音,在陇南方言中,属于独特的片区;其生产方式、生活习惯、衣饰穿着、民俗风情等都带有明显的巴蜀文化的痕迹,与康县北部乃至大多数陇南地域极不相同,具有非常鲜明的地方特色——这里的一切,都很独特。
  1980年,我调到县委报道组工作,一次到阳坝镇大庄子村去采访,夜宿村支书家。夜半时分,支书敲门,已经睡了一觉的我问他有何事,说是请我吃夜饭。我说晚饭已经吃过了,深更半夜的,还吃什么夜饭?支书说,他请了村里的几位老汉陪我,不吃不行;还说晚饭和夜饭是不一样的,他们不仅要吃夜饭,而且还在深夜用夜饭待客。我只好穿衣起床,按照他的安排吃夜饭。这顿“夜饭”的菜品很丰富,有康南特产木耳、香菇、竹笋等等,还有康南特色名吃豆花酸菜面;但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其中的一菜一酒。
  那“一菜”是纯肥的腊肉,如同巴掌一样宽大,两边炕得金黄,入口就化,满嘴流油。那“一酒”叫做“二脑壳”,是当地山民自酿的土酒,是陇南民间酿造的很有名的特色饮品之一,度数较低,粮食的香味很浓,口感很好,因其甲醇含量较高,需要放在炉子或火盆温热,挥发掉一部分甲醇,方能饮用。据当地人解释,它之所以叫“二脑壳”,是因为喝醉了看人是两个脑袋的缘故。我在这个特殊的夜晚,第一次吃夜饭,第一次吃纯肥的巴掌般宽大的腊肉,第一次喝“二脑壳”酒。
  陪我吃夜饭的是村里德高望重的四位老人,对我十分热情,一个劲给我的碗里拈肥肉,频频地邀我举杯。我的酒量还行,来者不拒;只是吃了几片纯肥的巴掌般宽大的腊肉之后,虽然觉得特别的香,却再也无法享用了。看着碗里还有很多,只好对那四位老者说:俗话说,爷爷孙儿没大小,我碗里的,您几位爷爷就帮我吃了吧。他们都很高兴,四双筷子齐动,很爽快地就帮我啖了——这顿夜饭,让我领略了康县阳坝民间独特的饮食和饮食习惯,领略了“二脑壳”酒的饮用方式和清醇绵长的香味,更让我领受了康县阳坝老百姓人情的美好。
  上世纪八十年代,康南还保留着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放火烧山,把蒿草、细小灌丛清除掉,农民腰上挎一个装着玉米种子的巴笼,手握撅头,挖一个小坑,丢下去一两粒种子,种好后,就再也不管了,任其自然生长到成熟收获。就是这么一个落后的地方,人们却不封建。我陪着甘肃画报社的记者去采访,竟然看见阳坝河里有成群男女同在一块洗澡,记者一边感叹,一边拍照,高兴得如同发现了新生事物一般。
  康南物产极为丰富,土特产品有木耳、猴头、香菇、竹笋、天麻等等上百种,最主要的还是茶叶。这里是陇南三大茶叶适生区之一,也是最大的主产区。一片片茶园,四季碧绿,不仅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还是独具康南特色的靓丽的观赏风景之一。康南种植茶树历史很悠久了,但过去主要依靠手工制作,产量较低,质量不高,主要是茶农自用,少量的作为商品出售。现在,随着现代化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引进,茶叶加工已经主要着眼于高中档产品了;至于那些已经长成大叶子的,由于价格低廉,采摘成本高,茶农们就大面积的放弃了,仅仅作为可供观赏的风景,很是可惜。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来康县阳坝旅游观光的游客数量逐年上升,除了观赏这里特有的山水自然风光之外,吃这里独特风味的农家饭,喝别具风格的“二脑壳”酒,也是另一种不可多得的享受。康南的农家乐很多,数步一家,数公里一片,比比皆是,无论是原材料,还是饭菜厨艺,都是当地的无需挂牌子的正宗,豆花面,清炒菌菇,凉拌竹笋,面裹肉,油炸野生小鱼,等等;如果你运气好,还能吃到野味,当然不是猎杀的。
  在康南的茫茫原始森林里,生活生长着大熊猫、金丝猴、蓝马鸡、红腹锦鸡、楠木、红豆杉等稀有动植物。天空中,飞翔着灰喜鹊、小黄鹰、隼等稀有飞禽。至于蜂儿蝶儿,以及那些叫不上名字的昆虫,就数不胜数了。
  过去,在清凌凌的燕子河里,还有娃娃鱼(大鲵)、团鱼(鳖)、黄鱼等稀有鱼类。更多的是河蟹,密密麻麻,布满了河滩。而今鱼儿们已经非常稀少,非常罕见了;而河蟹还有,但其种群明显的少了许多,这些小生灵们,在那些剧毒农药的猎杀下,依然能够存活下来,继续繁衍生息,可见其具有多么强大的生命力!
  康南水生物的大量灭绝,起自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初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胃口大开,野生鱼类的价格直线上升,尤其是那些稀有鱼种,市场价格更是不菲。受利益驱动,一些不法分子用电击、网捕还嫌慢嫌少,就往河溪里投放农药,一次就是十几公里,致使河溪里的水生物遭受了灭顶之灾,连许多微生物也不能幸免。此种捕猎方式,的确是断子绝孙的勾当,严重破坏了水质,造成了生态的失衡,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等到政府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亡羊补牢,为时已晚,严打,法办,都不能弥补了。
  对水生资源生态的破坏,是潜型的,不像对山林资源生态破坏那样显眼。对山林资源生态破坏,可以用退耕还林、人工植树等办法去尽快恢复和改善;而对水生资源生态的破坏,人工却使不上劲,要用漫长的时间,等待其自然恢复,而那些已经灭绝的生物,就永远的灭绝了;没有灭绝的,为了适应新的生存环境,也出现了变异,改变了基因——话题扯得远了,就此打住。
  我说的这些负面的事情,并不影响到康南旅游的人们的视角观瞻。所幸的是,康南的山依然是那样的青,水依然是那样的绿,物产比以前更加的丰富了。重要的是,康南的山民古风犹存,习俗未变,他们还是那样的好客,并以更加宽广的胸怀、真挚的热情、香喷喷的农家美食,迎接你的到来。
  还值得一说的是,也许是因了山明水秀、鸟语花香的这方水土养育的结果吧?康南的女子不仅聪明伶俐,而且清秀靓丽,还多情大方。尤其是中老年妇女,由于处于家庭的核心主导地位,更是一副主人公的姿态,主动待客,陪着客人抽烟喝酒,谈笑风生,无所顾忌,幸福值很高,真是羡煞生活在男权下的许多女人们。
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