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陇南/文房四宝你了解多少!

  • 策南
楼主回复
网站元老都市网观影团
  • 阅读:7646
  • 回复:0
  • 发表于:2019/7/30 18:26:37
  • 来自:甘肃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陇南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砚池旋转万千磨,终朝碗里费几多

墨汁制从一得阁,书林谁不颂先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择善而从

纸墨相宜,笔墨相生

五千年的沧桑岁月

沉淀下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成就了无数璀璨夺目的惊人发明

接下来小编带你走进

文房四宝

篆隶楷草行,毛笔是华夏独有的文化发明,文人用它挥洒奇思,宣泄情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以笔为锄,以纸为田,为我们留下的“笔下春秋”,作为中国人的精神象征,一笔一划,美妙而优雅。

一款好的毛笔具备“四德” — 即“尖、齐、圆、健”

了解一点毛笔制作的过程各类毛笔的制作分为水盆和干活两大工序。

水盆,在水盆中操作的工序,选料、除脂、配料、梳洗、顿押、卷头、拣齐、扎头,每个步骤都需要耐心操作,有的步骤甚至需要屏气凝神连续完成,不可间断。水盆工序是决定毛笔用途和质量的关键,笔头要求达到尖、齐、圆、健(史称四德)。




毛笔制作


笔头制作

 抓毛

将成团的羊毛抓散▼



加水梳理并除脂

倒置桌面使毛根齐头,成束泡水清洗

最后在石灰水中浸泡一夜除脂▼


 梳毛

以牛骨梳来梳理毛蒂,去除杂物,并梳去绒毛、废毛▼




 齐毛

取齐板将一簇毛料锋端沾上粉末,使其湿润不滑

用右手握住绒毛部位,左手把毛捏住,慢慢抽出毛料

使毛锋齐于齐板之边缘直线之上▼


 压毛

用齐板将毛尖一侧对齐,再按比例裁成不一的长度

使毛锋及毛根两头皆齐▼


 混毛

将长短不一的毛混合在一起▼


 清锋

挟剔梳理好的毛片中的杂毛、粗毛、断锋之毛▼


 加健并梳衬

加入硬挺度较好的毛,用小薄刀清理没有锋和变形的毛料▼


 圆笔

挑好的毛片薄薄地平挑出一枝毛笔的需要量

放在平板上均匀压平,再夹起来平铺于手指上

用拇指慢慢卷制成笔柱,然后弹垫于平板上

使笔根整齐而且笔柱更加圆密饱满▼


附毛

用小薄刀挑起披毫,旋转一周使披毫将毛裹住▼


 秸秆灰吸水

将平整好的笔垂直放在平铺好灰的灰盆表面

吸干笔头多余的水分▼


 绑线扣笔头

笔头干透后,接线头放于口中咬住

用活口绑笔根并用打板调制笔根平整▼


 晒干

上灰后的笔头没有完全干透,需要放在太阳下充分晒干▼



【 笔杆制作 】

 截段

将竹子根据竹节长短切割裁断竹段,用作笔盖和笔杆▼



两头削平

用拉刀将竹段两头的粗糙处削平整▼


 倒角

在竹段细的一端使用紫口刀倒角,使之更加美观▼


 挖管

使用灵子深入竹段中掏3cm左右深的孔洞,用以粘入毛笔头▼


 配笔头

挑选合适的毛笔头▼


制作笔套   - 配笔杆    - 做竹塞

用实心的细小木条的一头磨圆后切下2mm左右大小的颗粒▼


镶管-平头-镶毛笔头-上胶-梳毛-去余胶-去杂毛-晾晒

将竹塞嵌入毛套和笔杆两端

用拉刀修平齐

使用胶水将毛笔头粘到笔杆上掏出的管里

挤出多余的胶水▼



尖:指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瑞。笔尖则写字锋棱易出,较易传神。

齐:指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毫若齐则压平时长短相等,中无空隙,运笔时“万毫齐力”。

圆: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毫毛充足则书写时笔力完足,笔锋圆满,反之则身瘦,缺乏笔力。

健:将笔毫重压后提起,随即恢复原状。笔有弹力,则能运用自如。兔毫、狼毫弹力较羊毫强,书亦坚挺峻拔。

一只柔软的毛笔,伴随着上下五千年,写就了坚强的“汉字”,传承着文明的血脉,也凝聚着文化的精神。



墨汁制作


文房四宝的次序,有的人认为纸的花样及种类最多,以纸为首;也有人认为砚能终身作伴,亘古不渝,以砚为首;亦有人以笔有带头作用,无笔则墨,砚均无用武之地。惟独墨无居首的话,长久处在次要地位。



在古代,人们使用的墨更多的是墨锭,其制墨工艺通常有炼烟、和料、制作、晒干、描金等,墨锭历来备受文人、书法、绘画家们的喜爱,并加以收藏。从清朝末期至今,传统的制墨工艺已逐步被现代化的制墨工艺所取代,进而墨汁便应运而生。



传统墨,多为松烟调制成拇指大小的螺或丸。在唐代后,墨的原料中又加以明胶、麝香、冰片等捶打成或方或圆的锭形,使用时芳香宜人、定气安神。


墨的黑色取自于松树燃烧所产生的烟灰。从制烟到完成,墨锭的制造需要经过入胶、和剂、蒸杵、刻模、压模等多道繁琐的工序,不仅是体力的付出,更是艺术的创造。


古法练烟,多采用松枝或桐油燃烧,上扣一碗,用来收集烟灰。为了使油料不完全燃烧而产生灰,古法炼烟的室内须紧闭门窗。炼烟师傅能熟练地一人控制十几只碗。



采集烟灰的工具


用骨胶、牛皮胶熬胶


混入烟灰捶打、揉捏


还未定型的墨团软Q而富有弹性,此时可以进行压模、刻字等特殊定制。



上称▲



压模▲



阴干▲


描金▲

关于墨汁,有一个传说

清代,谢崧岱进京赶考不幸落第,深感研墨太费时间,耽误答卷。他当时想,如果能制出一种墨直接用于书写,那就既省时又省力。于是经过多次试验,他终于选用油烟,再加上其他辅料,研制成可以与墨锭相媲美的墨汁。



当然,因为墨汁不能像墨锭长久保存,没有实物断代,一般认为,墨汁始于清末,但是不是谢崧岱为“墨汁鼻祖”尚未定论,不过无可否认的是,谢崧岱开拓了墨汁业,当真是“一艺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书”。


在墨汁清洗方面,一般的墨汁污染织物,都是附在织物表面,而且易溶于水,因此可用水淀粉浆去渍。先准备适量的江米或白米饭,把米饭涂抹在织物的污染处,反复轻劝揉搓,用力要均匀,让米饭中的淀粉粘性物把渗透到织物纤维中的炭黑带出来,经这样处理后,再把衣物用洗涤液洗涤,最后用清水漂净即可。



在学习书法的时候,可以针对不同的书体,选择不同浓淡的墨汁。比如写楷书,一般多用较浓的墨;而写行草,墨汁就要相应的淡些。墨汁,各有各个的优点和长处,因而在学习书法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掌握它们的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呈现出你所想要追求的艺术效果。

陇南书法家

作者简介:张小峰,男,汉族,生于1986年1月,甘肃西和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现任西和县卢河乡党建办主任,系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陇南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协第十二期书法创作提高班成员。

作品获奖入展

甘肃省第四届“张芝奖”书法大展(甘肃省书协)

甘肃省第十二期书法创作提高班结业展(甘肃省书协)

甘肃省书协首届会员优秀作品展(甘肃省书协)

第二节普洱茶乡书法艺术节书法大展(云南省书协)

第五届性灵派全国书法作品展(湖北省文联)

首届“和谐中华”全国书画展(山西省书协)

首届《道德经》全国书法作品展(书法报社)

喜迎十九大千人千联展(山西省书协)

长江颂国际书法大展(湖北省书协)

《大享经》全国书法作品展(湖北省文联)▼




陇南市知名女书法家王小静




秦理斌,笔名文杉,别号陇南子,甘肃礼县人,现在兰州大学工作,任档案馆馆长,兰州大学书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兰州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客座教授。现任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楷书委员会主任,甘肃省文联委员,甘肃省文史馆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教学会美育研究会副会长,甘肃省政协书画研究院顾问,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审委员,“尧山杯”新人展评审委员等。



王瑜,字怀瑾,斋号晏石斋,民族,汉,甘肃礼县人,中国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翰墨书画艺术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考级,注册教师资格证考官,书法教育学会会员,礼县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秘书长,翠微画廊顾问,观音山书画院院士,吴让之书画院会员,瑞缘轩书画院院士,永兴书画艺术协会会员,水寒文学社社员,书法部总负责人,观音山文学社社员,透世文学社社员。 ▼



赵望来,字,雅卿,号,陇上逸人,别署怀古斋,逸贤堂。1990年生于甘肃礼县,现进修于中国国家画院胡抗美,曾翔书法工作室,香港书谱学院首届国学书法班,2016年3月考取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书法创作研究生。师从胡抗美,曾翔,伍灯法师诸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际中国书画交流促进会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北京海之春书画院创作室副主任,张改琴艺术基金会首届签约书法家,西北画院特聘书法家,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被2014年度中国书画家500强之一,授予中国新东方大学生“自强之星”,湖南省“百佳书画孝行先锋”▼



李遇春,汉族,1965年5月出生,大专学历,甘肃陇南宕昌人。宕昌县招生办公室副主任兼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2007年开始利用工作之余学习书法。几年来孜孜以求,潜心学习,以临习《圣教序》为主,兼临其他各体及诸家书体, 效果比较显著。2008年加入宕昌县书画协会;2010年出版《李遇春书画诗文集》,该书被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及县图书馆收藏,同年吸收为陇南市书法协会会员;2011年在两基迎国检期间举办个人书法展,同年吸收为兰州市文艺联合会会员。诗文书画多次在中国人文科学院《人文科学》杂志上发表。2013年吸收为中国文人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华夏书画艺术馆理事。作品被美籍华人爱心人士胡余锦明女士、深圳红荔爱心团队、北京腾讯公司、江苏如东教育局等单位和个人收藏。▼



陈福康,男,1940年生,甘肃文县人。现为甘肃省陇南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华当代书画研究会理事、中国文化艺术城高级书画师兼艺术委员会理事、《中国书画投资》专刊《中国书画艺术家》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 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地、县书画展览,在鲁南国际书法大奖赛、全国中外名人书展、“国粹奖”艺术大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2周年“中华魂”书画展、全国“羲皇杯”等大赛中获奖。 作品及传略入编《中国人才辞典》、《20世纪中国书画艺术》、《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书画名家作品集》、《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珍品集》、《中国艺坛名师诸贤精品大典》、《中国书画名家名作选集》、《二十世纪中日书画名匠集》、《中国书法美术500强作品集》、《中华国宝书画艺术大典》、《中国书法选集》、《中韩书画名家大师精品大典》、《中国书法》、《中华书法大师》、《丰碑》、《光辉历程》、《中国近现代书画名家经典》等典籍。 部分作品被国内外有关单位和个人收藏。▼



王青彦,号、龙溪山人,陇上藏人,生于1957年4月,甘肃陇南文县人,藏族,大学学历,民盟盟员,副教授,现为陇南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协理事、甘肃美协会员,陇南市书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政协甘肃省陇南市第二届常委。  
作品入选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首届全国大字展;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大展;第四届中国艺术节书画展;首届敦煌国际书法艺术节“敦煌杯”书展;“守望敦煌”甘肃书法晋京展;第八回中韩书法邀请展;并赴韩国进行书法展览、交流;甘肃省历届中青展;甘肃省一、二届“张芝奖”书法展;西部风情“飞天奖”书画展;甘肃省首届书法展三等奖;并获“95三国文化艺术书画展”银奖;第三届“画圣杯”全国书画大赛精品奖;甘肃省专业画院书画作品展三等奖;曾两次获得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的表彰、奖励,三次获得陇南市政府最高奖“万象文艺奖”。被书法报社授予“少儿书画教学专家”荣誉称号。 
作品及论文在全国报刊杂志、大型辞书发表入编多次,部分作品被多家博物馆、纪念馆及海内外友人收藏,陇南电视台、甘肃电视台作了专题介绍。▼



作者简介:文昊祥,男,汉族,甘肃省陇南文县人。中共党员,甘肃省书协会员。现为文县东坝中学书法教师,20年来一直从事语文和书法教学工作。2014年获得中国书法家协会考级中心书法注册教师资格,2015年8月在兰州参加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和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的“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第一期培训,2015年参加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第十二期书法创作提高班学习并被评为优秀学员。在甘肃省首届书法课程研讨会中,书法作品和书法论文均获得二等奖。书法作品入展甘肃省首届会员优秀作品展、入展甘肃省“大千文化杯”书画摄影大赛、入展“院派经典-当代中国美术书法作品大赛”、在市、县书法大赛中多次入展并获奖。▼



高岭:男,甘肃成县人,别署陇上江南人,文宝轩主人。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西狭颂文化促进会会员,《书法报》成县工作站站长。成县书法教育培训中心书法教师。▼




赵元鹏,1958年生于陇南武都,1979年2月参加工作,曾任陇南市文联副主席、武都区文联主席。为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甘肃省书协第三届隶书工作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展览交流工作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政协书画研究会理事、陇南市书协副主席等。多年来组织、策划、举办各类书画展览、交流等,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书画人才。▼





姬 旭,1993年生,甘肃陇南人。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甘肃陇南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及“沈门七子”周剑初五体书法工作室学生。

主攻草书,旁涉二王,后追篆隶。2017年以来,曾多次参加国家、省、市书法赛事。书法作品获政协西和县十九大书画展优秀奖、入展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书画展、陇南市统一战线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书画展、首届甘肃省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章草杯”全国书法作品展等书法展览活动。

2013年至2017年期间,多次走进军营,在国防大学警卫连队、钓鱼台国宾馆北京武警某支队、原铁道部北京武警某支队、中共中央中联部北京武警某支队及山西祁县、太谷武警某部队等现场为基层官兵书写书法作品,受到广大官兵及群众的一致好评,并被相关新闻媒体刊登报道▼



墨滴无声入水惊

如烟袅袅幻形生

似君身影轻纱隔

终是朦胧看未清



纸制作


说到纸,我们的潜意识里可能会想的很远,总觉得那是上个世纪的东西,其实不然,现代有些地方依然保存着这种古老的制作方式,就比如咱们陇南西和县。



西和麻纸是以天然野生枸树皮为原料,所以也叫构皮纸。那么,它为何又叫麻纸呢?人们推测,这或许和这种纸的外形有关,手工纸张难免粗糙,看上去斑斑点点的,这或许就是它被称为麻纸的来历。


西和麻纸在当地也叫土纸。西和麻纸纯手工制作,工艺讲究,纸色古朴呈半透明状;纤维结实、柔韧,字迹经久不变;无毒环保,不受虫蛀,千年不朽。适宜毛笔书写书札文书、传统书画装裱、裱褙糊垫、各种纸活工艺制作、包装等多种用途。近年尤得众多倾向仿古创作的书画家喜爱,频频在国展亮相并获奖,被誉为“西和宣纸”。



构树满山遍野,砍而复生,南北朝时就用来造纸

那么,造纸的原料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什么植物,能够在漫长的岁月中让捞纸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呢?

村民们说,西和麻纸说是麻纸,其实和麻没有多少关系。那么它究竟和什么有关系呢?

西和麻纸,并不是用大麻制造的,而是以构树皮为原料,所以也叫构皮纸。那么,它为何又叫麻纸呢?人们推测,这或许和这种纸的外形有关,手工纸张难免粗糙,看上去斑斑点点的,这或许就是它被称为麻纸的来历。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树呢?查阅资料后,发现构树不仅是一种生命力非常强的树,而且全身都是宝。构树是桑科(Moraceae)属落叶乔木,又名谷浆树,古名楮。构树树皮自古就是上好的造纸原料。人们在黄河、长江、珠江流域都能见到构树。最为难得的是这种树生命力极其顽强,对土壤的要求不高,耐旱,耐贫瘠,尤其能抗污染。许多地方工厂的行道树,栽植的就是构树。构树树叶的蛋白质含量高达20%~30%,还有氨基酸、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及微量元素等,可以作为禽畜饲料。它的种子叶果都可以入药,籽可以补肾、强筋骨;叶能清热、凉血、杀虫,皮则利尿消肿。



这种树似柳非柳,株干大多有十二三厘米粗。构树生长快,春天准备造纸原料时,将树枝砍下,很快树干上就能长出新枝,二至三年的枝是生产麻纸的最好原料。


村民经常会去山里剥树皮,收集进行筛选、浸泡,同时加上生石灰泡制约一天,然后进大锅蒸8个小时左右,使其进一步软化,再闷上2天让树皮熟透,树皮中的纤维才被充分软化,然后再洗掉石灰和杂质,并用脚不断的踩踏,使其更加疏松,柔软。






洗净后,在水中继续浸泡3天,待纤维彻底软化后放到石碓上砸成穰,用穰刀切碎,在一个大木杵的踏翻下把穰压成松散状。之后放入一个石槽中,用碗口粗的圆木尽量捣碎,使植物纤维变得更软更细,最后放到石槽里淘浆变成均匀的纸浆。





最终成型的麻纸是从一个深1.5米的大池子里“捞”出来的。在这里,每家造纸作坊的墙壁上都供奉着造纸祖师爷的牌位,纸匠要先虔诚的顶礼膜拜,然后才能开始抄纸。纸匠用两个古铜币翻来覆去的记着纸张的数量,外人根本无法看懂,让人觉得神秘而又不可思议。



“捞”出来成迭的湿纸,要用木板和大石块持续压十个小时以上挤干水分,然后便是揭湿纸,一张一张地往墙壁上晒湿纸,等纸张完全干燥后裁剪、打捆。



这套工艺大致可分为备料、榨水、上墙,原料加工、挑拣、刀切、手搓,砸穰、淘穰、打捞、麻钱记数、蒸穰、碾穰、撕下扎捆、刀切剪齐等几十道工序,有所谓“造纸七十二道手,上墙还要吹一口”的谚语,这和《天工开物》中的记载如出一辙。


造纸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意义和感情,在现代工业化造纸完全取代手工造纸的今天,西和麻纸还完整保留着古老的传统工艺,为后人保留住了一份珍贵的活的历史资料。



自2013年底起,借助网店,把山外的个性需求与山里的小众供给有效对接,土麻纸“身价”也不断抬升,成了书画市场众相追捧的高档书画纸。当地许多手艺人重拾多年不用的家传绝技,开始造纸,加入麻纸艺人行列,产业链也在不断延长。





【西和麻纸作品展】

生于乞巧之乡的陇南市知名女书法家王小静现场挥毫泼墨,她的西和麻纸书法倍受中外宾客的青睐








甘肃书协郑虎林老师的书写效果▼



中国书协副主席胡抗美先生的书写效果▼



郑庆伟先生的书写效果▼



张羽翔老师的书写效果▼





首届“钟繇奖”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用西和麻纸创作的获奖作品▼



首届“孙过庭奖”全国行草书大展西和枸皮纸创作的优秀作品▼























【西和麻纸创作手记】

收到西和枸树皮麻纸后,细细观察后觉得粗犷的纹理,不均匀的纤维却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创作题材---仿古。试写了几张感觉虽然纹理粗犷但行笔却不涩不滞,毫不夸张的说感觉舒适流畅。静下心来以小楷试纸,红星墨加少许水,对中速行笔的感觉细细的体会了一下,更注意体会了西和枸树皮麻纸的润墨情况,纸吃墨快,能感觉到墨汁浸入纸张纤维的迅速,因为墨汁加了水,纸张有少许的阴润感,但不是很强烈,应该是因为半生半熟吧。笔迹清晰可辨,墨感的表现力很不错,而且这种原色偏深的纸对墨色的展现很让人满意,并不发灰,我在使用同样的墨汁试其他厂家的纸样,确实有的纸样显墨不是很好,发灰发暗,而西和枸树皮麻纸不存在这个问题。


最后实验了一下西和麻纸的拉力和固墨性,将写好干透一天的作品用凉水浸透,慢慢铺放在光滑的桌子表面,纸张虽然薄,但拉力还是很出色的,因为纸张本身的纤维感好,所以不容易断裂,纸张表面的墨迹没有发现湮润,原来的笔迹清晰可见,晾干后整张作品完好如初,古人的智慧很是令人称叹。



本以为这么薄而不均的纤维,会影响钤盖效果,但盖了十几个印章后,发现西和麻纸对印泥的显现效果也不错,自然古朴,显色效果佳。西和枸树皮麻纸柔软而有弹性,纹理较清晰,具有不滞笔、吸墨性能好、表现力强等特点。


西和枸树皮麻纸作品一定要托裱一层,用白底一衬才出效果;一得阁墨汁胶太大,水加少了滞笔,加多了走笔 ; 用红星墨液,少加水,也不是完全不走,少量渗化还是要的。



砚制作


白龙江、西汉水、嘉陵江三江流域的陇南武都城关镇、安化镇、龙坝乡和徽县的伏镇,西和县的大桥乡等乡镇都有栗玉砚雕刻的传统。栗玉砚的雕刻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出现在宋代,作品多以反映陇南民风民俗为内容,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文化内涵。被历代文人雅士作为珍玩藏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陇南栗亭石资源丰富。武都龙坝等地栗玉石贮藏量大、色泽好、硬度适中,质地上乘,为栗玉砚雕刻能代代相传奠定了基础。小小一方栗亭砚,既是文人雅士案头的必备工具,又是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蕴含着陇南地域性文化。能工巧匠们在创作时常常会融入先秦文化、巴蜀文化等表现陇南文化特色的元素。



宋初,栗玉砚造型简单、工艺比较粗糙,“风”字砚较为流行,宋末,栗玉砚的造型设计、雕刻工艺有了明显的提高。代表作品是“古琴砚”、“龙凤砚”、“核桃砚”等砚品,这些砚线条流畅自如、端庄素雅、风格古朴、造型美观、意境优美。元代,由于战乱不断,武都栗玉砚走入低谷。明清两代,栗玉砚的发展时断时续,许多民间艺人改行从商、务农。



在影视文化、流行文化冲击下,传统制作技艺面临危机。通过申报,2011年栗玉砚进入甘肃省级非遗目录,目前,在文化等相关部门的保护支持下,栗玉砚雕刻制作技艺有所发展,武都区代表性传承人刘淑霞的作品以平雕、劈雕为主,作品自然圆熟、文化色彩浓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现在,陇南栗玉砚砚品比较丰富,代表作品有《耕者》、《古琴》、《松鹤延年》、《龙凤呈祥》、《岁寒三友》、《玉树临风》、《汉简》、《汉瓦》、《明月松间照》、《荷塘月色》等。



成州栗玉砚,也叫成县砚雕,产地为甘肃省成县。成州栗玉砚历史悠久,北宋书画家、书画理论家米芾所著的《砚史》中,就记载有:“成州栗玉砚,理坚,色如栗,不甚着墨,为器甚佳。”


成州栗玉砚的历史悠久,从宋代开始到现在,已有约九百多年的历史,证明了当地古已有之的独特文化传统底蕴和深厚人文历史,对陇南区域内群体的文化认同具有很大的作用。


成州栗玉砚属于民间艺人纯家庭手工艺制作,表现出了当地民间艺人制砚技艺和技能的高超水平。成州栗玉砚的作品主要有《道德经》《刘海戏鑫蟾》《生命》《秋趣》《西狭颂》《麻姑献寿》等,这些作品不但具有很浓的中国传统雕刻艺术表现形式,同时还具有传统的中华民族艺术特色。



成州栗玉砚(成州雕砚)目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为陈旭聪。2017年10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


砚,心之介,德之操,艺之媒也?
文人素来以文立言,以行立德,以品立格,以砚传思达艺是也。





苏轼,米芾,叶小鸾,高南阜,纪晓岚,黄莘田,汪鋆,袁沛,祁焕,金农,端方等历代文人雅士,无不以砚呈品,以砚铭心,以砚为友,以砚为藏,以砚为乐。故若知人,品人,解人,弘人,砚实则密钥也!



砚者,心之田也

砚,几乎就是中国文脉的总发源地。自造纸术发明以后,砚就应运而生了,而肇庆,婺源等地之异材,更因文人对砚文化之介入,使之成为文人艺术品格与生命状态的象征。哪怕是再细微的思绪,只要与砚有了交集,文明的艺术之花总会开放得风姿绰约,冰雪聪明。

砚者,众艺集成

中国艺术品纷繁浩杂,唯砚是集书法,篆刻,绘画,雕塑,材质,诗文为一体的六合之艺。

唯砚将文人理想与工匠精神结合得如此相得意彰而风神逸趣?

砚,以众妙之妙,令人爱不释手

砚,以众雅之雅,令人遣情忘怀

砚,以不言高情,令人唏嘘怅往?         



诗言志

歌咏言

砚铭心

其实,每方砚都是一册永远的教科书。它是砚主人深刻而缜密的遐思,它是砚主人风致而清澈的雅望。砚,是学问,是涵养,更是修行

当你有福,有运与砚同喜同乐,因砚而产生的智慧灵光温暖在手,启迪在心的时侯,生命被放大,延展,时空被压缩,穿越…

砚,就是文明,文化,文人历久弥新的永动机

砚,如如不动

砚,吉祥止止

砚,高情雅重

砚之诗

文人以文立言,以砚传思达艺,一石一砚之上集书法、篆刻、绘画、雕塑、材质、诗文为一体,它将文人理想与工匠精神结合得相得益彰而风神逸趣。文人墨客为之心旌摇曳,浮想联翩,留下了许多咏砚、赞砚、铭砚的诗文。



宋唐庚《古砚铭序》:“砚与笔墨出处相近,独寿天不相近也。笔之寿以日计,墨之寿以月记,砚之寿以世计。”



李白《殷十一赠栗冈砚》:“殷侯三玄士,赠我栗冈砚。洒染中山毫,光映吴门练。天寒水不冻,日用心不倦。携此临墨池,还如对君面”。栗冈砚又称“栗玉砚”,《砚史》赞其“理坚,色如栗,不甚着墨,为器甚佳。”



刘禹锡《谢柳子厚寄叠石砚》:“常时同砚席,寄砚感离群。清越敲寒玉,参差叠碧云。”刘禹锡回忆昔日共用砚台读书写诗的情景,赞砚击之声清越如“敲寒玉”,观之形参差如“叠碧云”。


元王冕《秋夜偶成其六》:“铁砚磨穿灯火夜,貂裘敝尽风霜秋。”十年寒窗,磨穿铁砚,只盼金榜题名,此中的“铁”砚却仅仅是一种比喻。


苏东坡一生写砚铭近三十首,几乎占了他全部铭文的一半。《砚笺?古砚》记他为所藏的端石蟾蜍砚题铭,曰:“蟾蜍爬沙到月窟,隐蔽光明入岩穴,琢磨黝赪出尤物,雕龙渊懿倾澥渤。”


白居易:“登楼诗八咏,置砚赋三都”登高赋诗,提笔研磨,非先置砚不可。

砚之形

砚的出处不可胜记,明代高濂在《燕闲清赏》中《论砚》载有:“万州磁洞石砚、相州铜雀瓦砚、未央宫瓦头砚、柳州柳石砚,出龙壁下;成州成石砚,出栗亭。泸砚、潍砚、南剑州鲁水砚、宿州乐石砚、虢州澄泥砚、登州驼基岛石砚、归州大陀石砚、江西宁府陶砚……”。


丨明版《燕闲清赏》善本 局部丨


砚的形制更是多种多样,据宋高似孙《砚笺》所载,其形制“近雅者”即有:风池砚、玉堂砚、五台砚、蓬莱砚……八棱砚,四直砚、莲叶砚等二十余种,宋唐积《歙州砚谱》所载宋代歙砚“样制古雅者”又四十种,但论构造概括,不外乎砚堂、砚岗、砚池、砚唇、砚额、砚面、砚背、砚侧这几个部分。


砚之铭

砚有铭则贵,砚上镌刻的文辞,无一不是砚主人的内心独白与座右。它是折射先人情思,透视文人情怀,反咉德行操守的一面镜子,砚拓更是由独乐化为众乐,将砚文化放大、延展。



砚墙右行书刻铭:廉则正,宽能受,惟其质之重厚,居君子之座右,沧门。


砚背留砚石原皮,仿前代断碑形制刻行书大字,古色斑斓,逸趣横生。







古砚、拓片互相映衬,别具一番韵味,下为部分古砚铭文:

清 陶斋款“云涛”端砚

清山石中下刻“云涛”砚名, 右刻咏砚一则:古香一握,松风谡谡,伴我石友,以写心田。左刻:庚辰春仲上浣,六益主人得此砚, 属井南作铭并书, 下白文印:陶斋。

清“陈鸿寿,李文田”铭双面端砚

此砚铭文“一尘不染,白圭无玷,酬尔冰心,朱衣暗点”。

清“张廷济”铭井田卧牛端砚

以端溪佳石雕成卧牛井田式长方砚,砚背张廷济刻铭:“犁其外平其中,鋬井耕田八方既用,夜复旦予尧舜逢惟乎下之人之功”。左侧砚墙刻:“不越陌不度阡,井尔井田尔田,秋大有云与烟,牛乎牛汝安眠”,款刻“龙石铭”。右侧砚墙刻“碧桃花馆习字砚”。

收藏之物众多,但唯有砚与文人之心最为贴近。藏砚即是藏诗书,赏砚犹胜读书乐,其中嗅出的是墨翰负笈的缕缕书香,是古代文人墨客内心的独白。





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

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特有的书画工具

对于文人墨客来说

想要写得舒畅、画得漂亮

拥有一座好砚有多重要

正如好厨子离不开好食材

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看了小编的文章

你真的了解吗?

觉得小编还有哪里没有写到

评论区等你们哦!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