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转贴]印象陇南之印象武都

  • 策南
楼主回复
网站元老都市网观影团
  • 阅读:5744
  • 回复:17
  • 发表于:2012/5/22 23:59:12
  • 来自:甘肃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陇南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印象陇南之印象武都 

题 注 
出身农村,在城里工作,由于工作的缘故,去过武都很多乡镇。拜金丝猴的故乡,掠茶园风光;访藏乡村寨,喝青稞美酒;熬热带雨夜,品高原季风;翻过一座大山,忽然满眼春色,再上山,雪迹斑斑,严寒未尽;道路难,沟壑险,只有走过方知民生艰辛。人间万象,不因山高水湍而无常,一派生机。也由于给单位写材料的缘故,常常归结思情,觉得家乡——-武都数据的、历史的评说随手可得,在网上,在文书,在巷道。那些硬邦邦的记录,虽过目上心,也感叹真是如此吗?就是得到自己的实践,也会觉得太理性,太学术化,叫人很难想到那些描述,那些风月。我试着不去考证已逝的历史长河和寄语未来的豪情壮志,站在人生过客角度感性的这方山水给我的印象,轻拭眼前玫瑰,不问万里彩虹,留个倩影,笑存。 
一山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 
我的老家在武都农村,海拔2000米以上,山下有一条大河,流向白龙江。年幼的时候,从来没觉得山高路陡。这种情怀我这么写道:“没有人因山而来/因为路在山上;”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有很多的大山,除了很少一部分的名山,人们因山而去造访。其它普通的如家乡武都的群山,有名无名,你喜欢不喜欢,她也在哪里。如果山里没人,就是空山,如果山里有人,就有山路,路在山上,不觉山高。人在低处,望山兴叹,人之常情! 
“即使山再高/也挡不住太阳/和山里儿女/追求的目光;”随着时代的变革,我就像一位行者,从北峪河的上游来到了武都城里,走了二十多年。在城里生活近二十年,常返乡,走山路,知艰险! 
为了便于书写出去进来的方位感觉,我们姑且把武都城作为中心,出城叫出行,进城为进来。 
如果你是客人,远道而来的客人。你来武都城只有三个主要方向,三条要道。 
其一方向是自东或东北向西来武都,有两条主要通途。 
一条途径天水、陇南成县、进武都境内。你的目光沿江武公路(陇南徽县江洛镇——-武都)一路西行,佛崖乡是的武都东大门,它的南部深山,黄坪乡与康县接壤,若继续西行,至甘泉镇,翻米仓山,俯视武都除城关外第一大镇——-安化镇。同一方向,正在建设的成武高速(成县——-武都)雄踞一侧,桥洞相间,山路坦途指日可待, 
另一条是天水,陇南西和、礼县进武都境内。这条路途径武都的乡镇是隆兴乡、龙坝乡,翻牛蹄关望安化。 
这两条段沿河修建的道路对来武都的人来说是逆水而行,车向西(西南)走,水往东流,汇西汉水、嘉陵江,这五个乡的气候温和、湿润、山清水秀,河川盛产玉米、豆类,高山多产马铃薯、小麦、药材,统称西汉水流域。 
武都还有半个乡镇在西汉水流域,那就是鱼龙镇。鱼龙镇是武都大镇之一,横跨两个流域,气候复杂,作物多样。以鱼龙镇政府驻地为代表的区域属西汉水流域,山村原野集水终汇西汉水,这一带,有点高山上丘陵地带风貌,庄连庄,村接村,气候冷凉,感觉阴湿;而以 “五山五湾”10个村为主的鱼龙村社,在北峪河流域,高山峡谷,山势陡峭,气候相对干燥。 
进安化,距武都城不足30公路。这一带有安化、柏林、马街、汉林、马营、池坝6个乡镇,是武都温带气候到寒带气候的过渡递进区域。其中安化、柏林、马街在北峪河沿岸,相隔不过10公里,既有河川地,也有高山地。河川地既可按一年多熟的模式搭配种植蔬菜、西瓜等,也可生产一年两熟的粮食作物玉米、小麦等。而汉林乡全为山地,和安化、柏林、马街半山区结成武都北路最大的花椒生产带,蔚然成林。池坝、马营两乡,属高寒气候,主产马铃薯和蚕豆。 
进武都城,向西,逆白龙江,去兰州;顺水,向东、南下,至成都。这也是来武都的一条东西大道,学名为“212国道”。顺这条道,“兰渝铁路”、“两罐高速”同期建设,西北大动脉贯通,未来武都出入更加便利。这条道是武都地理环境变化最大、气候多样,物产最丰富的区域,也是高效农业区,一年多熟种植模式和设施农业发挥着巨大作用,是甘肃有名的蔬菜基地,俗称白龙江流域。该领域城区沿江海拔不足900米,署夏温度高达30多度,东西河谷数十公里,滩地出产水稻、西瓜、橘柑、无花果、樱桃、葡萄、鱼虾、莲藕,草莓等;稍高地势是有名的油橄榄适生区;三河、玉皇、郭河半山多是花椒;高山主产马铃薯、小麦、青稞等。武都两个藏族乡也在该领域山坳间,城关、市郊有多座民族寺院、宗庙,水帘洞、朝阳洞、万象洞等景点。
  
  • 策南
楼主回复
网站元老都市网观影团
  • 发表于:2012/5/22 23:59:32
  • 来自:甘肃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白龙江流域地形狭窄,南北山脉对视,高耸入云。往北至马街河川,海拔渐上1200米,至柏林、安化、鱼龙等山区乡镇渐进达2000米以上,同一季节,江岸菜花露荚,樱花献果的时候,半山小草透青,柳树发芽,高山云雾缭绕,雪线压顶,一派“一山有四季”的景象。武都西汉水、北峪河、白龙江流域乡镇密布,水系不同,山势各异,同期气候差异大,作物分类、熟性差异明显,一番“十里不同天”的田园光景。 
武都另一个区域不能不说,就是洛塘区,洛塘区距武都约100公里,毗邻陕西和四川,有五库、月照、三仓、琵琶、五马、裕河、枫相、洛塘等乡镇。该区域是亚热带林缘区雨林气候,盛产茶叶、核桃、板栗、天麻、杜仲、枣皮、五味子等。相对前面说过的其它区域,洛塘区大山林立,河流交错,植被良好,是未开发的原生态地区。有金丝猴保护区,是秦巴山区的典型代表。 

山城江城 物价消费 
我没来武都城生活前就听说武都城有“三宝”,热、臭、咬;“三高”,路比房高、水比城高、山比云高。 
寓言是武都城很热、很臭、蚊虫很多。很热不解释,只要你来,署夏自觉;臭、咬已是过去。一九九六年之前,武都城区很多排污渠为明渠,脏水横流,滋生蚊蝇,确实如此。后来通过商贸一条街、北山路、人民街、新市街改建,明渠成地沟,环境大变,臭不在,咬减少。 
至于“三高”,山比云高是一种景象。武都城南山高耸,风雨后,烟云现,山峰隐,山比云高,有时还比天高,尖尖的山峰像是刺破了天际,承接着天地。城外江水平缓,容易淤积沙石,抬高河床,河堤越修越高,水比城高明显。城内的建筑随着江堤高,街道高,老建筑的一层低于街道,路比房高老城区有,新城区无。 
如果把武都城以北峪河东堤,梁园子村为起点,一九九二年之前,武都城至盘旋路。九六年,至建设路,二零零六年至现在的彩虹桥西头。这十年间,武都城区在东江建了一所学校、江南建了一个小区,钟楼滩开始了移民搬迁工程,主要建设集中在老城区油橄榄基地周边和马场、大山沟一带,城关新村一片,基本没有向外扩张,是一座被水阻隔,依山建,避江岸的山城。那时江为天堑,堤是土堤,一边防洪,一边植树。 
二零零六年以后,武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里程碑式的工程是老城区滨江大道。依托这条大道东西几座延伸大桥,南北数座跨江大桥,武都城区开始规划建设新区,西至两水镇,东至汉王镇,东西数十公里。白龙江南岸也片带式建设,新式现代花园小区拔地而起。同一条白龙江,现在江上彩桥座座,江岸霓虹闪烁,曾经的土堤成华街、街灯江影,未来江城雏形初现。 
没有标新立异的建筑物、和你去过的大多线外城市大同小异,难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就不需赘言。但武都城城市消费高的这点名声还是在外的,值得介绍,别误导你理财投资的嗜好。 
俗说武都城里消费高,我不便评论。因为消费是有层次的,高低是相对的。有些人说高,有些人说低,还有些人以为合适哩!我的习惯是给你说几个细分后的市场,大家评判。 
二零零零年前后,武都婚礼市场中餐每桌220元、240元、260元、280元、300元,摆是蝴蝶泉,石林等每盒零售5元钱的烟,20元以内的酒。二零一一年每桌酒席是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烟是10元、15元、23元;酒是40元、80元、150元。 
再看火锅,2010年,武都火锅不算烟酒花费350元或许能吃饱。这类火锅店集中在油橄榄基地周边,多数为老户市民自建房,单间房子空间小,装潢简单、环境一般,服务员一人要同时为几间房子客人服务,食材物美价廉,颇受欢迎。而2012年正月前后在滨江大道新开张的火锅店就大不一样,装璜考究豪华胜过酒楼饭店,房子宽敞,有的一间房子一位服务员足不出户的专司服务,实行包间最低消费,两张桌子消费1000元。一张桌子的也可以点菜;环境优美,服务优良,没中餐的娇贵,没低端火锅的烦杂,感觉舒适,生意也行。
(0)
(0)
  
  • 策南
楼主回复
网站元老都市网观影团
  • 发表于:2012/5/23 0:00:08
  • 来自:甘肃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现在静思,其实这种现象在迟于发达地区觉醒的地方和人们之所,普遍存在,不必耿怀! 
现象二是远离我们生活的两节生活片段,你看了也许不知所云。她的用意是诠释武都人为什么被冠以热情,狡猾的名声,虽然有时候这点名声还有些许揶揄色彩。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土地刚刚下户,城乡社会困难。每逢夏秋收季节,我们深居大山的老家都会迎来一些北峪河、白龙江沿岸的亲戚。这些亲戚带着一些针头线索、梳子发卡、毛巾肥皂等在乡村住下来,一边帮助农村的亲戚搞夏收秋收,一边用所带物品兑换粮食。我记着,每个收获季节过罢,家父和乡亲们都要赶着几匹骡子驮着粮食把他们送到安化。需要进城的,再坐班车进城。 
记着那时,我姑父来我们村上换粮食,尚很年幼的我一边敲打着脸盆,一边给姑父带路,一家一家挨着过。有时,我们直接去打麦场上,换来还没晾晒的小麦、青稞等。祖母帮姑父晒粮食的时候,有时还会让爸爸掺杂些我家的粮食,我好奇的问他们:“为什么啊?” 
每逢那时,祖母总会微笑着摸着我的头告诉我现在才懂得道理。记得祖母说的大概意思是:我们高山,人少地多,马铃薯、小麦、玉米、燕麦、洋麦、青稞及各种豆类都能生产,家菜野菜很多,土地下户,多劳多得,不担心挨饿;姑父家在坝里,土地少,人口多,粮食不够吃,过了换粮的季节,我爸爸还要给驮去哩! 
我爸爸却给我回忆他背粮的过程。爸爸二三十岁的时候,正是全国困难的时候。老家虽有良田数千,也常挨饿。年轻的父亲跟着前辈去徽成盆地一带徒步背运粮食,一个去回十天八天半个月。有时不是背粮耽搁,就是为给家里节约粮食,在沿途讨口,要顿饭吃。如果不是担心家里老小挨饿,反正是农闲季节,早回去不如晚回去。父辈隆冬背粮跑路的生活,一直到土地下户,父亲每每讲起,记忆犹新。在他讲述的时候,他有时高兴,有时丧气,有时喜悦,有时哀怨,有时能有名有姓的提及沿途人家的名字,面怀感念之情;有时也会诅咒,谁家的黄狗厉害,撕烂了他的麻衫…… 
我相信,现在的人们很难理解这些行为,但有一句行话可以阅读这份情怀:出门在外,冷暖自知。 
山大沟深,自产不足的武都人出门跑活路的历史悠久,如果说他热情,那是知遇、感恩;如果说他狡猾,那是精明、警惕。 
愿 景 
生活是现实的,人生是短暂的,遥望万里彩虹,轻拭眼前玫瑰,手留余香! 
时代的车轮滚滚,虽然山川依旧,但境遇已大不相同,真迎合了“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这句话。对武都来说,更贴切的是“三十年高山、三十年河川”。三十年前,“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武都由于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气候差异悬殊,作物类别多样,土地下户后,有人少地多,完全依赖土地解决温饱的山村;有人口稠密,土地稀少,还要跑活的河川地区。三十年后,河川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商贸更加活络,城市化进城加快,生活逐渐富裕;而高山地区还是主要依赖传统农业,外出务工创收,贫富差距渐大。 
可喜的是,二零零六年后,武都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 “‘十一五’期间,武都城区人口由7万上升到12万。“十二五”规划“武都城市建设要实现重大突破。到2016年,城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总规模达到20万人左右,城市化率达到35%以上,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择自党代会报告)。 
这会是全区人民的福祉! 
这需托各位宾客的祝福! 
祝福武都,未来更美好!
(0)
(0)
  
  • 印象武都
  • 发表于:2012/5/24 17:40:13
  • 来自:甘肃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闲人碎语,见笑啦!
(0)
(0)
  
  • 冷眸
  • 发表于:2012/5/24 22:34:18
  • 来自:甘肃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楼(印象武都)的帖子

写的好,再接再励
(0)
(0)
  • 印象武都
  • 发表于:2012/5/24 23:52:05
  • 来自:甘肃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楼(冷眸)的帖子

呵呵呵!谢谢!
(0)
(0)
  • 印象武都
  • 发表于:2012/5/28 19:27:09
  • 来自:甘肃
  1. 1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0)
(0)
  • 搅团
  • 发表于:2012/5/28 19:51:58
  • 来自:甘肃
  1. 1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登陆人数多就呵呵   恐怕
(0)
(0)
  • 印象武都
  • 发表于:2012/5/29 17:36:50
  • 来自:甘肃
  1. 1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我的新头像
(0)
(0)
  • liusha
  • 发表于:2012/6/7 8:59:38
  • 来自:上海
  1. 1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写的非常好
(0)
(0)
  • 印象武都
  • 发表于:2012/6/25 18:23:42
  • 来自:甘肃
  1. 1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0)
(0)
  • 印象武都
  • 发表于:2012/7/29 18:25:21
  • 来自:甘肃
  1. 1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