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陇南都市网——-成县杜公祠

  • wanhao20142014
楼主回复
  • 阅读:3732
  • 回复:0
  • 发表于:2014/5/21 15:16:39
  • 来自:甘肃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陇南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成县杜公祠,座落于县城东南3.5公里处的飞龙峡口。是国内现存三十七处"草堂"中历史最久的一处。是一组纪念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流寓同谷的祠堂式建筑。最早的成县杜甫草堂纪念祠,名“子美草堂祠”,又称“诗圣祠”。是一处建筑宏伟,石碑林立,绿树环绕,清幽恬静理想之地。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的深秋,安史之乱战火正炽,诗人杜甫从华州弃官西行,经首都长安,到达西北"边郡"秦州。阴历十月间,他又冒着"天寒霜雪繁",挈妇将雏,为寻找一块没有血与火的"乐土";辗转来到当时的同谷(即今天的成县)。


  



在严峻的生活考验面前,诗人的创作热情没有丝毫减退,仍象一只啼血的杜鹃,唱出了一支支激情饱满、沉郁顿挫的心曲。先后创作了《龙门镇》、《石龛》、《积草岭》、《泥功山》、《风凰台》、《万丈潭》、《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发同谷县》等十几首诗作。






 同年冬十一月一日,诗人"忡忡去绝境,杳杳更远适",取道东南由栗亭、木皮岭、自沙渡一线,开始了向"喧然名都会"——成都的艰难跋涉。他不仅给后世留下了金光万丈的诗篇,也给后人树立了做人的楷模。使后来者诵其诗,怀其人,"仰其高风,立祠祀之"。唐懿宗咸通十四年(即公元八七二年),成州刺史赵鸿在五律《杜甫同谷茅茨》中写道:"工部栖迟后,邻家大半无。青羌迷道路,白社宗杯盂。大雅何人继,全坐此地孤。孤云飞鸟什,空勒旧山隅。"说明当时故居遗迹尚存。





   宋微宗宣和五年,(即公元一一二三年),"秀才赵惟恭捐地五亩,县令涑水郭慥始立祠。……使来者美其山川,而礼其像,忠其文",也就是在杜甫故居的遗址上重修了一座祠堂。后来经过宋、明、清,民国年间几次修建和补茸,草堂才逐步美轮美奂,初见规模。现在草堂内还留存有南宋光宗绍熙四年(癸丑)宇文子震刻写的诗碑,明世宗嘉靖九年(庚寅)和十九年(庚子)立的两座诗碑,及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已未)立的《重修杜少陵祠记》碑石等十多处。






   唐咸通时杜甫同谷故居遗迹尚存。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秀才赵惟恭捐地五亩,县令郭造始立饲,使来者诵其诗,怀其人,"礼其像,忠其文"。后经几代增补修葺,遂成今日之规模。饲堂筑于高旷的坡坂之上,背靠仙人崖,俯临青泥河,右倚古栈道,遥对凤凰山。大门为悬山垂花门,古朴庄重。前院房门两侧有砖刻门联:“一片忠心微寓歌吟咏叹,干秋诗圣独追雅颂风骚。”入后院,词堂大殿内有诗人的石雕造像。



 后院原有古柏八株,国槐一棵,海棠一丛,人称“八柏一槐海”,传为杜公亲手所植。惜"文革"中遭劫,现仅存古柏三株,虬枝挺拔,黛色参天。祠旁有玉绳泉,从石洞飞漱而下,激石如喷雪;山坡上遍布葱宠的白皮松,好鸟鸣树,涛声阵阵,清翳幽韵,令人神往。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