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宕昌】风俗

  • 浅听
楼主回复
  • 阅读:5601
  • 回复:3
  • 发表于:2016/7/30 10:25:45
  • 来自:甘肃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陇南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羌族是我国西北、西南两地区的一个古老少数民族,现归入藏族,但其与藏族有诸多不同。随着古蜀文化三星堆遗址的不断发掘,以及四川茂县、汶川县等地古羌文化的最新考古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羌族极有可能就是华夏民族祖先。






羌藏妇女刺绣(刘辉摄)
    羌族历史上“逐水草而居”至“依山居之,垒石为室”,羌民族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羌族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宕昌羌是西羌的一支,是“钟存羌”的一个派系,在秦汉时便在宕昌农耕畜牧。在战国中期就是西羌(戎)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北魏时羌人建立了宕昌国。虽经历代的变革,由于当时交通闭塞,文化落后,加之,宕昌羌人的后裔居住深山林海,留有古代羌族的大部习俗,形成今日“羌族”(木家藏族)的民族风情。宕昌羌是由汉肛的牦牛、白马、参狼、且昌、山羌、“保”羌部落组成。其他“东西千里,南北八百里”,宕昌是其政治、经济的中心。


羌藏妇女敬酒仪式(刘辉摄)
    宋代宕昌羌人被吐蕃统治叫“蕃族”,史也称“木家”人。因此北宋末年吐蕃鲁黎族大首领木令征(木琳沁))统治岷、宕二州,明代官方称他们为“木家”十六族。元、明以降宕昌羌人被称“西蕃”,民国初改称藏族。现在的宕昌羌后裔——“木家”藏族,居住在三乡、四沟、三十五村寨,形成今日“木家”藏族的民族风情。其服饰、舞蹈、婚嫁、丧葬均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神秘而古朴,对现代都市人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也颇有社会研究价值。


宕昌水磨(王胜利摄)  
  “月洼松间篝火明,笛弄山风声声情。褐衣裘裳背揉背,春情缠绵心印心。”这便是宕昌诗人杨材美咏《西羌古风》的佳句。现今在大河坝、路岗头、岳藏甫、新坪4个村寨藏胞便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立宕昌国的古羌人后裔,他们的衣着打扮、房屋居室、婚丧嫁娶、文化娱乐等还沿袭羌人的习俗,板屋错落、水磨转悠、劳动闲暇藏族妇女身着节日盛装,会聚祠庙,弹起口弦,唱起藏歌,跳起富有民族特色的白马藏族舞,牛头马面舞、如诗如画的藏羌族风情为公园旅游更添异彩。


羌藏口弦(刘辉摄)
    位于大河坝沟草地坪的马氏山庄又名“草坪山庄”,是清末民初管制宕昌藏族的土司马培德为暂避战祸匪患修建的板房、田园,其“草坪烟雨” “松山崖房”最为出名。清末秀才梁应魁题诗盛赞“草坪山庄” “青峰上下傍幽溪,人家住在危桥西;回环不记灭时路,门暖风和山鸟啼。”甘谷李致中诗赞“松山崖房” “林木阴阴暑气消,泉声潺湲带雨潮。夜深雨歇山堂静,数点山萤照寂寥”。



  
  • 浅听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7/30 10:32:09
  • 来自:甘肃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0)
(0)
  
  • 浅听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7/30 11:06:15
  • 来自:甘肃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0)
(0)
  
  • 浅听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7/30 11:06:39
  • 来自:甘肃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凶猛舞”是宕昌藏族男性舞蹈,俗称“脑后吼”。整个舞蹈演出由15人组成,其中乐队5人,舞蹈演员10人。领舞者称老大名“贡巴”,头戴熊皮帽,身穿黑长袍,帽上插有锦鸡羽翎,胸前戴一串玛瑙项链,左手拿翻天印,右手持拨云剑;老二名“苟巴、苯苯”,头戴毡帽,身穿蓝色长袍大襟衫,右手拿棒当鼓,左手拿铜制碟铃;老三、老四、老五披戴五官佛,手拿骨卦、碟铃和牛角喇叭;后边5人分别戴牛头马面面具,反穿皮袄,腰间系一颗大铜铃,双手持木刀。在简朴的节拍声中,舞者上身前俯,双手握刀,双腿屈膝、抬脚、拧身……动作干净利落,粗犷、古朴而大气。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