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记录】康县纯手工造纸术——民间手工艺的活化石

  • 策南
楼主回复
网站元老都市网观影团
  • 阅读:53481
  • 回复:2
  • 发表于:2016/10/8 11:43:28
  • 来自:甘肃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陇南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文章来源:西部尘埃


 造纸,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距今已近2000年的历史。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大堡镇李家山至今保留着最原生的造纸工艺流程,生产着堪称艺术品的构皮纸。



 在康县几个月,主动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李家山。距县城不近,也没什么风景可看,而且始终在修路,走起来尘土飞扬,颠簸不堪。之所以乐此不疲地频频去那里,只是因为那里有个纸坊沟,一个纯手工造纸的地方。



 如果说劳作是美的,那么手工造纸这样的劳作应该就是地球上最诗意的劳作了。想想,普普通通的树皮,通过那么多的工序,最终摆在眼前的是一张张纸,怎么能够预知这些树皮的命运是通过了一个个手工艺人的手最终脱胎换骨成一张张纸?



 这张纸不仅仅是一张纸,从收集树皮开始,它每道工序都经过了造纸人的手指,包含了纸质人的体温,见证着这个人的喜怒哀乐,灵魂天成,这样的纸又怎么会是简简单单的一张纸呢?


还有,造成的这张纸,又怎么预知它将会遭遇怎样的归宿?被焚烧,被记录以文字或书画,或者也许只是一些不知所以然的印迹。那种神秘和未知,让人充满想象。


 李家山是一个群山环绕,绿树成荫的小山村。这里出产着一种神奇的石头——油石,这种薄厚均匀的石头被用来当作盖房用的瓦片,山村的房子大都用这种势头覆顶,太阳照在上面闪闪发光。



 全庄四十多户人家,除去灾后重建的楼房之外,全是错落有致的石板房,实用又古朴。这样的景象能在康县这个半山腰的村庄里遇见,实在是意外惊喜。


 李家山的造纸作坊,比我想象的简陋太多。山村的西边有一个山谷,零星分布着十几家造纸作坊,被人们称为纸坊沟。


一条涧溪潺潺流出,被截成浸泡原料的盈盈水潭,这是造纸所不能缺少的水源。就地取材,坐落在涧溪边的石头砌成的纸坊,屋顶也是石板苫盖的,就连纸槽也是由五块石板(有一块做底)做成的。


错错落落,纸坊沟里差不多有七盘碾子,二十余座纸坊。虽然看上去破旧不堪,我却看见这纸坊沟其实是一处尚未开发的文化旅游胜景。

   



 据说,手工抄纸工艺是先人遗留下来的,在这里的造纸历史究竟有多久,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他们只知道手工造纸的工艺十分繁杂,李家山造纸,它取决于本地区的自然物产资源和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并反应了特定时代的风物习俗,从而不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还体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李家山手工制造出来的构树皮纸,兼实用性和文化内涵之美,造纸工序是至今还严格按照明朝《天工开物》中记载的72道工序生产的,可谓是中国古老的造纸术的“活化石”。




 手工造纸的工序非常繁杂。首先,要对备好的原料进行分选和晾晒,保证原料的品质,然后把不同的原料分开用石灰水浸泡,洗涤,上蒸锅蒸煮。蒸煮的时间前后大约要三天左右,对蒸熟的原料要手工揉搓,剥去原料粗皮,捣烂。

再用碓磓捶打成牛皮一样的皮纸,把打好的皮纸折叠成饼状切成细丝后在碾子上反复碾压,用淘穰布包裹漂洗,按一定比例兑浆,打捞,计数,压榨,沥水揭取,上墙,烘干,撕扯,捆扎,剪齐等等,故有“造纸七十二道手,上墙还要吹一口”之说。


并且,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不可随意改动。另外造纸时还有诸多的禁忌,包括许多的言语禁忌和行为禁忌。土法造纸的完整生产过程要历时近三个月。



 李家山造纸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构皮纸,成品的纸张如果是纯构皮原料做的,韧性非常强,巴掌大的一张纸搓成一根细绳,可以提起七八十斤重的粮食袋子。同时纸张还非常轻盈,用这种纸做的天灯会飞的的很高很远,而且纸与纸之间连接不用粘合剂,只需要把边沿叠起轻轻敲打便严丝密缝的粘合在一起。





 树属桑科,落叶乔木,叶缘缺裂,叶面暗绿色,叶背灰绿色,叶面叶背都长毛,开绿色小花,雌雄异株,雄花花蕊下垂,雌花花序呈球形,橘红色,树干高达10多米,其生长适应性强,喜光,耐烟尘,主要生长在海拔1600米到2200米的山区,是一种再生性极强的植物,构树越是砍伐生长越是茂盛,树皮呈棕红色或者灰褐色,撕开纤维呈绒状,具有吸潮性强、韧劲大、纤维长等特点,是造纸的优质原料。



 除了造纸之外,构树可谓全身都是宝,叶子是上好的猪饲料,构树皮被剥下造纸后,剩下的枝干可做木材、木柴,汁可治疮癣,果实和根均可入药,有补肾利尿的功能。


早在《本草纲目》里就有详细的构树介绍:“……雄者皮斑而叶无桠杈,三月开花成长穗状如柳花状,不结实。歉年,人采花食之。雌者皮白而叶有桠杈,亦开碎花结实如杨梅,半熟时,水澡去子,蜜煎作果食。”


 这里的手工造纸的特点是纯手工,基本上不借助任何现代工业器械,一些木制的机械充满了古人的智慧。这种造纸法完全不同于工业造纸,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

   




 由于生产规模小,这里的产的纸主要用于民间烧纸和祭祀用,虽然他们也能造出优质的书画用纸,但规模太小,成不了气候。由于受到现代工业造纸的冲击,这种纸的市场越来越小,加之成本高,工艺多,许多地方的人觉得造纸划不来,早都停止生产了。




 这里能够保存如此地道的手工造纸工艺,完全是一种奇迹。目前只是一些中年人在农闲之后从事这种工作的,年轻人都嫌这活太累太脏效益又低,跑到外面去打工了。手工造纸的人越来越少,这一传统的手工艺面临失传。










 2008年,康县李家山手工造纸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他们正准备注册商标,改变生产方式和改良产品,制造高端一些的书法用纸来开拓市场。目前已经有人着意于造纸的开发,这当然是好事,只是总希望纯手工始终保持下去。
   


 虽然去了很多次,却还是没拍全整个造纸的过程。加之,我并不忍为了拍片子让他们劳工费力地把那许多工序都表演出来。我的图是记录,是写实,还会再抽时间去,慢慢地拍下去。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