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流传千年的乞巧民俗

流传千年的乞巧民俗

关键词:流传千年的乞巧民俗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陇南都市网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gsln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913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王磨村保留下来的乞巧仪式

  我们抵达西和县的第二天,正好是农历的七月七日,也是乞巧节的最后一天。按照民间习俗,进行了七天八夜的乞巧活动将进行最后的两项仪式:照瓣卜巧和送巧。这是乞巧民俗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也是最热闹的时段。

  在西和县副县长包红梅和长期致力于陇南山歌与乞巧民俗研究的杨克栋先生等人的陪同下,记者目睹了盛大而热闹的送巧仪式。

  7月31日晚上八点钟左右,我们踏上了看巧之路。由于西和县11个乡镇都有乞巧活动,而且这些乡村在乞巧活动中带有竞争、比赛性质,因而难以找到一个让各方面都满意的地点,尤其是那些举行乞巧活动的村。杨克栋先生和多方进行协商,最后给我们推荐了黄磨、汉源、西峪三个村,他们的乞巧活动不仅有特色,而且距离县城也不远。

  黄磨村位于西和县汉源镇。这里靠近县城,村民人均收入比较高,今年他们的乞巧地点选在村委会,因为村委会的大院比较宽阔,便于开展活动。

  我们乘坐的汽车出了县城,在暮色中走了十几分钟便到,专家们刚进村委会大门,乡亲们就点燃鞭炮欢迎专家们的到来。

  杨克栋先生说,乞巧在西和的每个乡村中都是非常隆重而热闹的节日,村民们把前来拜巧的人们视为最为尊贵的佳宾,都要鸣炮迎接。

  同车来的妇女同志们受到了更为隆重的接待。每人被赠送了一根红色细线绳,然后由主持乞巧活动的老年妇女将红线绳绑在手腕上。这是乞巧活动中一个重要内容手搭桥,西和人把红绳子称之为手。这个仪式的作用鼓励更多的人参加乞巧活动。

  巧娘娘往往被供奉在最为醒目的地方,一般选择在迎门的位置。黄磨村的巧娘娘被供奉在村委会一楼的一间大房子里,迎门的供桌上就是巧娘娘。她是一个用五彩线做成的纸人,大约半人高,身着红色衣裳,花裙子,五官清秀,梳着长长的辫子,底下是一个木座,可以非常稳定地放在桌子上。

  巧娘娘前面摆放的物品层次分明,非常讲究。第一层是乡亲们做的油炸食品,这种食品是专门为供奉巧娘娘而做的,共有四五个,类似于手的形状,五指分明,而且修长漂亮,手心向上。乡亲们做的并不是一个空手,那样未免对巧娘娘有些不敬,所以他们便在手心中用面捏上各种各样的花,其中以梅花最多。看来巧娘娘也和普通女子一样喜欢花。专家认为,油炸面花清楚地表达了乞巧民俗的真正涵义。

  在油炸面花的前面供奉的是一个直径大约30厘米的面花,上面是大大小小的面作桃子,是传统的供品。这是第二层。桃子面花的两侧则是姑娘们精心培植的豆苗,它们经过姑娘们的精心呵护,不仅非常碧绿诱人,而且被红线绳精心装饰过。这些豆苗以对称分布,左右两面布局几乎一样。桃子面花的前面则摆放着普通的干鲜果品。

  杨克栋先生介绍说,按照乞巧的规程,乞巧要经历七天八夜,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极其隆重,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松懈。整个乞巧的过程包括了手革半搭桥、起巧、祭巧、唱巧、跳麻姐姐、相互拜巧、针线卜巧、巧饭层餐、照瓣卜巧、送巧等。

  十里乡的照瓣卜巧

  西和、孔县一带是西汉水的发源地,汉源镇就是由此而命名。在我国古代牵牛、织女、河汉三者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天象。织女被认为秦人的先祖,河汉则是汉水在天象上的对应。

  因此,汉源镇的乞巧活动就有了更多秦人文化遗风。汉源镇是西和县的一个大镇,他们从全镇选了两个村的乞巧活动向专家进行了展示。由于人多,乞巧地点选择在了十里乡小学。

  晚上九时多,我们来到汉源镇,这时天已经完全黑了,学校的操场上挤满了乡亲们,数盏电灯发出昏暗的光芒,专家甫一坐定,活动便开始了。

  “七月初一天门开,我请巧娘娘下凡来。巧娘娘,下凡来,给我教针教线。巧娘娘教我绣一针,一绣桃花满江红......”

  乞巧活动在他们悠扬的歌唱中开始。由于我们来得比较晚,没有赶上乞巧活动的全过程,因而乡亲们特地给我们把一些规程全部进行了“回放”。她们唱的迎神曲,是迎接巧娘娘时唱的歌曲,民间称之为“迎巧”,是乞巧中的第二个仪式,人们一般把迎巧仪式看作是乞巧活动的开始。

 杨克栋先生介绍说,迎巧活动一般选择在每个乡村中最显要的地方,如十字路,时间在每年农历的六月三十日晚上九点钟,这时参加乞巧的妇女便自觉排成队,拿着三炷香,进行祈祷活动,同时把制作好的巧娘娘搬回去供奉。

  在所有的乞巧活动中照瓣卜巧和送巧最为神秘。我们为此专门采访了有关的民间人士,照瓣卜巧就是利用豆苗在水中形成的投影图形来判断凶吉祸福,民间称之为“照花瓣”。

  在照瓣卜巧之前人们照例要进行祈祷仪式,要唱《照花瓣歌》其内容是这样的:“我给巧娘娘点黄蜡,巧娘娘你把善心发。巧娘娘给我赐花瓣,照着花瓣许心愿......”唱完,姑娘们便把迎来的神水分给每个参与的年轻姑娘。她们先把培育好的豆苗的嫩芽掐下,再把嫩茎掐成若干小段,分别投入到水中,在光线的照射下便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针线,如牛头,如笔砚,如鸡心……

  于是人们便通过分析各自碗底的图案隐寓的含义,以此来推断未来祸福。

  西峪乡的唱巧

  西峪乡王磨村离西和县城只有1公里的路程,这是我们考察乞巧活动的最后一站。这里的唱巧比较有特色,所谓的唱巧活动就是妇女们全部集中在巧娘娘前,用一定的仪式,用不同的歌曲在巧娘娘面前载歌载舞,以表达心中的夙愿。

  乞巧活动在西和县是一个热闹而盛大的活动,不仅有乡村的妇女参加,而且城里的年轻女孩子也喜欢参加,盼望心灵手巧是每个人的共同愿望。

  31日晚上10点钟,我们在西峪村边的一户村民家中目睹了她们的唱巧仪式。尽管夜色已深,但是前来参加乞巧活动的人依然很多,按照西和乞巧习俗,乞巧的最后一个仪式送巧,要到晚上12点以后才进行,因而10点多钟正是热闹的时候。

  西和县一中的部分年轻女教师也参加了这里的唱巧活动。

  唱巧仪式是乞巧活动中最为热闹的仪式之一,参与的人非常多。其动作分为:有牵手摆臂式,往来穿插式,原地跳跃式,扭摆进行式。每种不同的动作都配有不同的姿势,这些动作都是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

  记者在唱巧现场看到,十几位年轻女子拉成圆圈,一边唱一边跳,十分投入。

  时间越晚,乞巧活动也就越为热闹,人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载歌载舞一直持续到深夜,送走巧娘娘,至此一年一度的乞巧活动也就结束了。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5825895017 18693909100 传真:0939-8658811 邮箱:751793550#qq.com
地址:甘肃陇南市武都区南桥路阳光商城1单元5楼 邮编:746000
Copyright © 2004-2024 陇南都市网运营中心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